第11届亚运会

举办国家:
中国
举办城市:
北京
时间:
1990年9月22日-10月7日
参赛国家和地区:
36
项目设置:
27
金牌总数:
308

更多>

奖牌榜

排名
代表
中国
183
107
51
韩国
54
54
73
日本
38
60
76
朝鲜
12
31
39
伊朗
4
6
8

比赛概述

  中国在1983年向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提出申办1990年亚运会的申请,在1984年于汉城的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中,与日本的广岛竞争中北京以43比22的票数获得承办权,亚奥理事会则把下一届1994年交给广岛来承办。

  这是中国首次承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综合运动会。从1986年起,开始兴建20个新建场馆,改建或修缮原有场馆13座。并在北京四环道外兴建奥林匹克中心和亚运村。帆船则因北京并不靠海,因此移师秦皇岛举行。

  北京亚运会集资工作遍及境外14个国家和地区,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签约和承诺的集资额超过6亿元的目标。捐赠万元以上的团体达1300多个,捐款最多的团体是全国个人劳动者协会,总计2050万元,为表纪念特将木樨园体育馆更名为“光彩体育馆”;捐赠万元以上的个人达110多人,最多的是香港的霍英东先生,特把国家奥林匹克游泳馆命名为“英东游泳馆”。

  大会以“团结、友谊、进步”为主题,吉祥物无可争议地选择了“国宝”——大熊猫“盼盼”,并很快成为各国选手和游客的新宠。

  亚运会圣火是从西藏海拔7117米的念青唐古拉峰下,由15岁的藏族姑娘达娃央宗采集的。此后,历时一个月的“亚运之光”火炬接力,遍及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程18万多公里,参加者达1.7亿之众。开幕时由中国第一位奥运金牌选手许海峰及跳水奥运金牌高敏,以及女排五连霸队员之一的张蓉芳共同点燃。

  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上的大型团体操表演《相聚在北京》给来自各国的运动员和宾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多次表示:“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开幕式之一。”

  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在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举行,共举办27种运动308项比赛,另外棒球和软式网球两种示范赛。

  来自36个国家地区的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会员国,4655名选手参加北京亚运会。除伊拉克和约旦外,其余亚奥委会员国全部出席北京亚运会,使得比赛项目及参赛人员,都打破以往各届亚运会规模。

  中国台北在1986年的亚奥理事会全体大会中获得通过,在阔别20年之后,于1990年再度参加亚运会。澳门是第一次派团参加亚运会,派出了澳门参加国际性体育比赛中规模最大的代表团,全团共74人,其中运动员49名。此外,伊朗破天荒地选派了一支女子射击队参加比赛,这是伊朗女性第一次参加国际体育比赛。

  北京亚运会共打破4项世界纪录、40项亚洲纪录及63项亚运会纪录。4项世界纪录中,有3项是韩国选手在射箭比赛中所创造的,另一项则是中国女子自由车选手周玲美在女子1000米计时赛打破的。

  经过16天的竞技,中国以东道主之利,囊括了183金、107银和51铜共341枚奖牌,远远高于所有其它国家的奖牌数。韩国最后以54金、54银、73铜共181枚奖牌,排名第2。日本得到38金、60银、76铜共174枚奖牌排在第3。

  本届亚运之最

  最大的代表团:东道主中国派出了由838人(其中运动员670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位居各参赛代表团之首。这支最庞大的队伍也是获奖牌最多的代表团,将183枚金牌、107枚银牌和51枚铜牌收入囊中。

  身高之最:本届亚运会身材最高的运动员是北韩体育代表团的男篮运动员李明勋,23岁的他身高达到了2.32米。

  儿童运动员:也门队不满10岁的赫尔-巴什-穆罕默德是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这位正常状态下读小学5年级的学生要在男子桌球团体和单打两项比赛中与年长他很多岁的选手过招。

  金牌之最:本届亚运会获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是中国25岁的游泳选手沈坚强,他在男子100米蝶泳、男子100米自由泳、男子50米自由泳、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和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等5个项目上折桂。

  破纪录之最:韩国19岁的射箭女选手金水宁是本届亚运会破纪录最多的选手,她在比赛中共2次破世界纪录、1次平世界纪录、10次破亚洲纪录、7次破亚运会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破纪录专业户。

  风云人物

  邓亚萍

  邓亚萍是中国女子乒乓球史上最著名的运动员。

  1989年第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她和乔红登上了女子双打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开始了在世界乒坛创造奇迹的历程。

  北京亚运会是她参加的第一次国际性综合赛会。在这次比赛中,除了帮助中国女队顺利取得团体冠军之外,年仅17岁的邓亚萍还战胜队友高军获得了女子单打的金牌,与韦晴光合作摘得了混合双打的桂冠,此外还与乔红合作获得女子双打的一枚银牌。(何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