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外志愿者争做“中国通” 加入传播中国文化行列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25日09:43  北京日报

  在广州亚运会志愿者中,有这样一些“洋面孔”,他们虽来自五湖四海,却都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通过志愿服务,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并加入了传播中国文化的行列。

  身处众多东道主志愿者中,20岁的莉莉娅显得格外打眼。棕发碧眼的她来自俄罗斯东部一座小城,3年前被父母“强行”送到黑龙江大学留学。“刚到中国时,一切都很陌生,语言也不通,经常哭。”但不久,莉莉娅就爱上了中国,也爱上了“勤奋、热情、友善”的中国朋友。如今,她讲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并转至中山大学商务汉语系学习。

  “北京奥运会时我就想当志愿者,但年龄不够。来到广州,看到街上招贴的亚运志愿者招募消息,我立刻就报名了。”莉莉娅说。她的工作内容是为开、闭幕式上的俄罗斯演职人员担当翻译。

  与莉莉娅不同,来自韩国的尹善儿只会说一点点汉语,但这并不妨碍她加入志愿行列。在一位中国朋友的邀请下,她于5月成为城市志愿者,工作内容是向路人普及亚运知识、提供信息咨询等。时间一长,善儿的中文水平提高不少,还爱上了中国美食,“我喜欢双皮奶、炒牛河、牛三星、肠粉……”报起菜名来,善儿一点也不像“老外”。

  “老外”志愿者们不仅好学,还能学以致用。印度小伙儿苏智文在中国生活了4年,目前就读于暨南大学。作为本届亚运会青年营的志愿者,他带领印度营员游览了广州,“介绍景点时,感觉自己像个导游。”也门小伙子阿德则喜欢给营里的小朋友讲中国古代故事,帮助他们了解古老的中国文化。 

  来自澳大利亚的特雷沃是个“中国通”,不仅汉语流利,对中国历史、哲学也颇有研究。他喜欢跟中国朋友侃侃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显摆”自己的学识。特雷沃是广州某街道“外国友人亚运志愿服务队”的一员,队伍中的60多名“老外”来自英、法、美等不同国家,主要任务是为行人指路、疏导交通,有时也参与路面清洁和进高校普及亚运英语等。有他们“站岗”,所在地区交通秩序井然,市民纷纷反映:“人家‘老外’都来维护咱家门口的秩序,谁还好意思违规呢?”本报记者 王笑笑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