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奇构想盛宴震惊世界 揭秘一个改变历史的点子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28日11:47  南方日报

  成功之道

  创新

  从亚运市场的首次城市自主开发,到亚运“城”的横空出世,到走出体育馆的全开放式开幕式,广州亚运让全世界见识了广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秉性,目睹了中国从20年前以举国之力、到今天靠一省之力承办亚洲体育赛事的实力猛进,也让全世界饱览了一场用中国人的智慧、审美、气度、胸怀,用中国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执行力、感染力熔铸的创意盛宴。

  正如“白云之帆”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本届亚运会的主题,浓缩了广东30年来不断挑战自我、攀登极限的精神一样,广州亚运会举办过程中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在亚运历史上留下了一系列前所未有、体现“广式”智慧、勇气、务实精神的“第一次”:

  2008年2月,亚奥理事会与广州亚组委签订协议,将亚运会所有市场开发权“让渡”给广州亚组委。这是亚运史上主办城市首次自主进行市场开发。通过政府有限出资与市场化运作的紧密互动,广州亚运会赞助商数量、赞助金额远超历届,赞助金额超过惊人的约30亿元,为多哈亚运会的5倍,创亚运会之最。

  位于广州南部番禺片区、面积2.73平方公里的“亚运城”,是亚运史上首次实现了由“村”到“城”的飞跃。亚运之后,它将变成一个人居环境示范区,同时还是容纳百万人口的“广州新城”启动区,对广州发展影响深远。

  1.2万多名运动员、42个项目、金牌总数476枚,规模创历届亚运之最,同时还将14个非奥项目同时纳入赛程,为促进亚洲地区的文化体育交流提供了广阔舞台。而在香港赛马会的支持下,广州不仅开创了中国内地首办国际马术赛事之先河,从化马术场更成为内地首个获国际认可的“无疫区”。

  除此之外,广州人民的热情也令人难忘:先后有6万多名广州市民参加了1000多个亚运信使团,足迹遍布五大洲的120多个城市,向世界人民传递广州的盛情和友好。150万人报名参加亚运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响应“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号召!

  而将这场“创意亚运”的热浪推向顶点的,便是绚丽、唯美、浪漫而具有内涵的“水上开幕式”———“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以水为纲,融岭南文化、中华文化、亚洲文化和体育文化为一体,其中“绿色一分钟”的环节,邀请全体广州市民共同参与,既让人看到了广州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决心,又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这场开放式的开幕式,为现场嘉宾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献上了一幅璀璨迷人、万家灯火的羊城风情长卷。

  而开幕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背后,是广州千百年来立志勃发、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历史缩影:下南洋、闯异邦,开海上丝路,商路远播;容外商、纳外宾,融东西文明,辐射北方;而最近这30年来,改革开放勇立潮头经济实力令人感佩;而再开思想解放之潮,“腾笼换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戮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其务实和果敢,更是叫人刮目相看。

  曾几何时,广州在质疑和责难之中学会隐忍不言,埋头实践;也学会在信任与期待之中,不负众望,迎难而上。“白云之帆”里,一片天高海阔之中自由翱翔的海燕,又焉知不是广东人在各种争论的缝隙中灵活变通、“杀出一条血路”的暗喻?

  因为亚运,全亚洲的目光锁定在千年流淌的珠江之上,不同的文明远道而来。熊熊圣火点燃这座千年古城长河般厚重的历史,点燃广州人对美好明天的衷心期盼和祝福,照亮了“办一个平安、和谐、精彩的亚运会”的动人蓝图,更映照出全亚洲亲密相约、精诚合作、共建盛世的灿烂未来!

  ■【样本】

  舞在水上台在水中一幅水的画卷

  四年前,多哈亚运会,耗资2.8亿美元、极尽奢华的开幕盛典,让洲级运动会提升到奥运的水准;两年前,北京奥运会,在巨大的“卷轴”之上,让中国文化从历史深处缓缓流淌而来……

  而万众瞩目的广州亚运会另辟蹊径,选择了“水”作为开幕式的载体:水的柔美、宁静,象征韵律、生命;“水”的浩瀚、壮阔,呼应着勇气和胸怀。传统人文的基因谱,城市建设的星光道,改革成就的映像志,时尚潮流的风向标,广州亚运开幕式以“水”串联起一个个代表岭南文化、中国品格、亚洲风采的灵魂“选段”。从南粤大地的千年巨变入手,在“四两拨千斤”的巧处发力,以临江花城的浪漫格调为依托,对华夏民族精神、岭南地域文化、“和谐亚洲”愿景进行了细腻独到的解读。

  如舞美总设计苗培如所言:“广州亚运开幕式的任何构想,都会成为以后在类似场地举办大型庆典的开山之作,载入史册。”

  一个改变历史的

  点子

  “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本届亚运会开幕式是近年来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首次移师体育馆之外的一次全新尝试,而“以水为纲”,则由海心沙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所决定的。这个地点的选择,在整个“水创意”构想中,起着一举定乾坤的作用。而将开幕式放在海心沙,这个“金点子”则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来的。

  事实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从最初的招投标到方案选定,选址都是广东奥林匹克中心。2008年10月,总导演陈维亚走马上任以后,他的团队也都是围绕奥体中心来设计方案的。直到2008年底,他们才接到通知:省委、省政府要求突破常规,把开幕式移到珠江上的海心沙上举办。这当时就让陈维亚大吃一惊:“这就跟突然把你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一样。”

  据开幕式文学总策划朱海等人士透露,省、市领导“让广州亚运会走出体育场馆”的念头早在观摩北京奥运会时就已经萌生:一是因有鸟巢美玉在前,已将馆内办开幕式几乎做透,广州必须打破常规思路;另外,广州市从一开始就将开幕式场馆的后续使用纳入考虑范畴,要给市民和游客留下一份影响深远、“可持续利用”的亚运遗产;再则,位于广州新中轴线上的海心沙,也是省市领导期望通过亚运激活的“宝地”。

  2008年底,在海心沙实地考察后,开幕式的主创们被兴奋、惊奇、紧张等各种情绪所包围。很快他们发现,海心沙从空中俯瞰,像极了一艘等待启航的大船。“一下子给了我们很多灵感,这个创意太好了。”

  一台船帆相映的

  盛会

  把开幕式定在三面环水的海心沙之后,如何围绕水来做文章,就变得理所当然。“多哈成功靠的是沙漠文化,那广州是不是可以在水上做文章?于是我们就有一个起步的定位:四年前,多哈亚运会沙漠举火,今天,广州亚运会扬帆启航。”在朱海看来,广州之“水”,正好与多哈之“火”,形成了极有意思的对比和参照。

  而且,广东人对“水”的感情实在太深了,在陈维亚看来:“首先海上丝绸之路必不可少,它向世人展示了广东人敢为人先、走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胆量和个性, 那种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劲儿!光辉历史、地域文化、民风民情、中外交通……这些理念通过‘水’这个核心元素连接起来,不仅清晰,还别具一格。”

  2009年1月底,海心沙岛开幕式方案的第一稿问世时,以“岛”为舞台、“水”为核心的总体思路就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了。

  接下来,开幕式创意策划中的另一个重要收获浮出水面———既然海心沙是一艘“亚运之舟”,那么自然要有“帆”,这便是舞美设计上的4面8块LED显示屏 “风帆”的来由。4面“巨帆”不仅令现场洋溢着一种扬帆出海的大气和豪情,而且最关键的是,用陈维亚的话来说,它们让舞台“立起来”了,让“水舞间”、喷泉、水池、威亚“白云之帆”都有了自由驰骋的全新平台。

  一场淋漓尽致的

  水秀

  “既然是场‘水秀’,就得玩得精彩、尽兴,玩得淋漓尽致”。这成了开幕式主创人员的一致心声。

  怎么玩“水”才叫绝?为了寻找灵感,2009年春节刚过,全体主创特意赴代表世界“水秀”顶峰的美国拉斯维加斯观摩和考察,获益匪浅。开幕式上观众看到的“白云之帆”高空威亚表演,可以随意切换为平地、浅水区、深水池、25秒内让全场地面的水都消失不见的专业舞台“水舞间”,以及摩托艇、花样游泳等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的表演项目,基本上都可以从这次美国之行中找到出处。

  至于具体节目,入选与否的法则是:与水有关,提升内涵,亲和鲜活。正是这个原则,让开幕曲是《落雨大》而不是《月光光》、老广引以为傲的醒狮、粤剧甚至美食都无缘得见、点圣火首棒是珠三角农民代表、龙舟运动员吴国冲等疑问变得顺理成章。上百种岭南文化元素,经过“水”的淘洗,不再是文化“大杂烩”,而是最具广州和亚运特色的标志性形象:水上盛开的“木棉”、水中浮现的主火炬塔、四座装饰着火苗和潮水花纹的“同心桥”,“汇水盛典”……

  2009年8月11日,率先提出在海心沙上办开幕式的汪洋,听取创意方案汇报时,作了十六字评语:“主线清晰、意境深邃、气势磅礴、风格鲜明。”今年11月3日,看完全仿真彩排之后,他以一名普通观者的身份说:“我重新有了震撼的感觉。”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郭珊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