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汇报:中国体育需“第三种状态”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25日07:57  东方网-文汇报

  叶志明

  中国体育需要“第三种状态”。

  粗粗地分来,中国体育的存在状态可以概括为两个主要方面: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与之相对应的是,先前有流传广泛的“奥运战略”和“全民健身战略”口号,稍后有较为理性的“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协调发展的思路。

  从两个“战略”到两大“计划”,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两个“战略”被比作一个人的两条腿,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如果两个“战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偏颇,就好比一个人的两条腿一条长一条短,一辆车的两个轱辘一个大一个小,那会是一种什么情形呢?

  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的竞技体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许多运动项目遭遇了后备人才匮乏、运动基础脆弱的发展瓶颈。三大球基础人才萎缩已凸现困局,就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羽毛球也暗尝苦涩,如今这项为国争光赢得100多个世界冠军的优势项目,全国每年在乒羽中心注册的仅1000名运动员。与此同时,全民健身收获令人欣慰的长足进步,但是其总体水平还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竞技体育的高水平不相匹配,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据悉,目前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人口”不足三成,而且其中不少运动含量不高。

  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双双面临的难题,急切地需要中国体育的“第三种状态”。这“第三种状态”,就是将现今的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有机地结合起来,更为协调地发展。朴素的表述,那是一个交叉地带、中间状态,就是具有竞技体育意义的全民健身,或者具有全民健身价值的竞技体育。理想的境界,就是让更多的青少年接受正规的竞技体育训练,让更多的平民百姓具备相当水平的竞技体育技能和素养,让更多的国民分享“奥运争光计划”的巨大成果。

  打造这“第三种状态”,可以采取以体育行政为主导,传统的“少体校”培训体制,扩大招生,为更多喜爱体育的青少年敞开校门;可以采取以体育市场为主导,新颖的俱乐部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的体育训练需求;最具拓展意义的是以教育行政为主导,学校与体育真正结合起来的训练方式,学校的操场真正成为学生的运动场。参加这种训练,初始的目标并非为了今后跻身专业体育、职业体育。也许,他们中少数的顶尖人才能够幸运地进入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行列,但是他们不再是以牺牲基础文化学习为高昂代价,如此状态下的竞技体育不再急功近利得让无数家长学生望而却步;大多数人在掌握了一定竞技体育技能之后终身受益。体育可以成为他们的一种能力,一种魅力,成为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品质。也许,他们中的幸运者能够以难分专业还是业余的模糊身份,进入类似亚运会这样的体育殿堂。

  打一个或许不太恰当的比方,打造“第三种状态”,就是培育中国体育的“中产阶级”。随着这个群落的人数不断增长,竞技体育金字塔拥有了庞大坚实的塔基,全民健身成为一种国民自觉,一种国家姿态,那么,体育强国的目标实现也将水到渠成。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