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女子橄榄球一枚银牌一地泪水 人才流失唯金牌拯救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27日09:07  东方网-文汇报

  不是所有励志电影,都是大团圆结局。

  亚运会女子橄榄球决赛终场前一刻,中国队14比17落后于哈萨克斯坦队,但还有最后一次进攻良机。孙婷婷突破防守一路狂奔,只要“达阵”成功,就将反超对手拿到金牌。但就在孙婷婷倒向得分区前那一瞬,电影里才有的情节出现了,橄榄球竟从她手中滑落掉在得分区外。不可思议的失误,无法挽回的结局,中国队的姑娘们瘫倒在草地上,眼泪洒了一地……

  “她们绝不是失败者。”主教练郑红军说。老爷子满头银发,他说姑娘们原本对金牌志在必得,因为“一枚金牌对整个中国橄榄球的命运至关重要”,可惜命运弄人,他们或许还得等待几年。

  郑红军所说的等待,是指进入“体制”内。在体制外的橄榄球队现在只能享受“非奥项目”的待遇,每人每月津贴600元。这支以中国农业大学学生为班底的队伍如果夺金,每人能得国家3万元奖金,更可能吸引商业赞助。但球、金牌、奖金和希望从指间一同滑落,对处境艰难的她们是很现实的打击。

  近几年球队都会上昆明海埂基地冬训,在那里她们真正体会到了心理落差。“我们有时开玩笑说,去那里最大的幸福是可以吃上和其他国字号队伍相同的伙食。”一位队员说。橄榄球没有国家队的名分,只是“国家集训队”,每次集中队员每天只有35元补贴。“保证能吃饱,四菜一汤。但吃好谈不上。去年在海埂训练,按摩师的收费是每人30元,结账时全队总共2000多元,后来就被告知以后不要再请专职按摩师来。”女队助教余国梁说,更让人焦虑的是项目发展。

  全国正式练橄榄球的女运动员只有30人,而一支集训队就要14人。现在女队就靠农大撑着,几支地方队无论规模还是水平都无法与农大相比。郑红军自嘲,农大橄榄球队是最可能一步登天的队伍,“这些孩子进入农大,只要被挑入橄榄球队,几乎就能进国家队了。因为打橄榄球的女孩实在太少了。”

  “但我们的人才还在不断流失。”郑红军指了指队员们,“因为无处可去,所以她们毕业后只能放弃橄榄球,踏入社会找工作。”队长刘艳算是很幸运,现在农大读研的她,是首位留校任教的女队员。而她的队友们,往往进大学时才接触橄榄球,4年后毕业,即使达到亚洲一流水平,也只能忍痛放弃。

  一朝闻名天下知。对于缺少传统土壤的运动项目,不管在国外有多火,要在国内推广普及、获得关注,都需要一个响亮的名头。“当年女子曲棍球也没几支专业队,但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因为金昶伯,因为成绩好。竞技体育就这样,成王败寇。成绩好了,自然关注的人就多了,我们现在要的就是金牌。”郑红军说。

  本报记者王彦(本报广州11月26日专电)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橄榄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