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滑坡 追根溯源
昨天,中国女排在广州亚运会艰难夺冠。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女排姑娘为一个亚洲冠军哭得一塌糊涂?想一下中国男篮和女篮夺冠的艰辛,我们在亚洲已无优势可言。如果周苏红彻底离开,王治郅、陈楠、苗立杰退役,我们的女排和男女篮,恐怕在亚洲都无法称雄。三大球没落的根本原因不在国家队,而在于养育他们的土壤。
国家队塌陷是表象
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足球、篮球和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均将目光集中在国家队身上,大有这顿饭吃完,后面爱谁谁的味道。结果是奥运会后,三大球6支球队全面滑坡,导致在2010年世锦赛上,几乎各支球队都遭遇了历史最差战绩。目前这种滑坡仍在继续,导致中国三大球即便在亚洲都已无优势可言。
中国国奥男足0比3完败于韩国队,未进入男足8强;中国女足0比2负于韩国队,仅列第四;中国男排0比3完败于日本队,志在夺冠的他们连四强都未进。男足和男排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仗未打就提前投降的态度和糟糕的技战术水平,尤其让人感到痛心。中国女排亚洲夺冠有把握,但世锦赛第10名的成绩令人难以接受。中国女篮夺冠呼声最高,但依然是老队员担纲。中国男篮也一样,老将退役之后,谁来顶上?此刻,我们责怪孙卫、李霄鹏、孙凤武、俞觉敏、邓华德、周建安,有用吗?难道都是他们的责任吗?
女排精神越来越像一条历史标语,铿锵玫瑰早已成为中国体育的一个历史名词,中国男足更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中国男、女篮,早无当年之勇。
联赛就是一个陪衬
三大球国内联赛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栋梁之才最基本的成长环境。但是几年来,不管是足球、篮球还是排球,联赛有时会被拆得支离破碎。曾经的黄金一代球员,都来自我们的联赛,当联赛质量下降时,你还会指望突然冒出一支水平很高的国家队吗?
我们搞了16年所谓的职业足球联赛,到头来自己却被韩国K联赛和日本J联赛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我们所谓的职业俱乐部也是经常城头变换大王旗,是一种“伪职业”。勉强支撑的女足超级联赛,就是一个无赞助、无转播、无观众的三无联赛。
排球联赛可以说是三大球里最不“职业”的。尤其是国家队战绩不佳后,联赛收视率下降。同时,排球联赛中的弊端也很多,赛制改来改去,让球和让分现象严重。为了国家队集训,联赛能缩水就缩水,这让各地方队的利益无法保证,地方赞助商纷纷离开。
中国男篮CBA联赛,一度让人们看到职业化的希望,但这几年水平有进步吗?外援拯救联赛行得通吗?我们有多少青年才俊涌现呢?现在人气最高的,不还是王治郅、刘炜、朱芳雨、王仕鹏这些上世纪就驰骋赛场的老队员吗?至于WCBA女篮联赛,更是没有多少人感兴趣。
培养体制面临困境
联赛水平下降,动摇了三大球的根基。举国体制有它的优越性,但在市场化和职业化盛行的世界三大球体坛,我们遇到了矛盾。
举国体制对于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短时间内让一个事物迅速成长的确有效。但对于需要有漫长的培养周期的集体项目而言,并不适应。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蹦床、举重等项目,比较适合举国体制,认准了好苗子,在几个点上突破,这枚奥运会金牌就肯定属于自己了。于是很多省市就把三大球砍掉,把资金投入到类似于竞走这样的小项目上,因为它容易在奥运会上摘金夺银,容易体现政绩。
三大球则完全不同,它需要国内众多队伍作支撑,形成一个强大的基座,人才培养周期较长,而且真正能进入国家队的球员却很少。三大球运动员整体上待遇偏低,大多数孩子要进体校,一旦培养不出来,就得重新受教育和找工作。在独生子女时代,家长们不可能没有担忧。就拿女足运动员来说,现在有的一个月才600多元,说实话这根本不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看到这些球员的生存状况,谁还愿意让孩子练三大球?
职业化贵中国特色
在市场经济转型的大潮流之下,体育圈人士难道就不想围绕三大球,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化道路吗?
中国体育也应该更多地从经济角度来看问题,我们不妨尝试俱乐部体制,以市场化运作减轻国家负担。同时,我们还能成立联赛职业联盟,企业和足协、篮协、排协合作搞联赛。这样一来,起码我们能让参与大球项目的运动员在运动生涯中没有负担。在进入国家队的人只是少数的情况下,也不影响国家队基座的强大。同时,我们也能利用举国体制部分有利的一面,加强对各级队伍的服务与协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国家还能有两种制度呢,在三大球职业化运作方面,我们的思想完全可以再解放一些。
国家体育总局在下届全运会上将三大球的金牌含金量大幅度提升,这的确是刺激各地方体育局重视三大球、拯救三大球的举措之一。目前形势紧迫,我们不仅要从基层一点一滴做起,还得从体制上加以改变。这样,将出现体育管理机构和运动员双赢的局面。
教体结合教育领衔
北京市体育局竞训处主任孙国华曾对记者说:“我们何尝不知道三大球现在的窘境,真希望以后不是体教结合,而是教体结合,教育机构领衔。”在特色职业化改革的同时,如果国家相关机构出面,促成真正的教体结合,那三大球的发展将真正地步入春天。
若想长久合理地发展下去,在成人职业化的同时,还要让体育回归教育。看一下日本和韩国成功的范例,便可知一二。他们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除了文化课以外,体育课并不简单,而是有侧重点,像田径、游泳、足球、篮球和排球,当然还有棒球,他们都会有专门课程。课外,孩子们还可以参加小俱乐部,比如东京地区就有2000多家小足球俱乐部。能力出色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可以被松下、日立、三星等职业俱乐部选走,不想走职业体育道路的孩子,可以走出校园找工作。那些走进职业化圈子的球员,经过努力,就可以被国家队选走。一旦退役,自己也是俱乐部后台人员,自己寻找出路也可以。可见,必须得教育部门领衔,体育部门配合。
体育人口注重培养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并不矛盾,二者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群众基础好的运动项目才有生命力,尤其是三大球集体项目。
美国职业体育很发达,但足球水平和发达程度不及篮球、橄榄球、棒球、冰球。因为在校园里,孩子们从小就玩这些项目,长大了即便不从事这项运动,也会成为自己喜欢的健身项目。这种体育教育模式还为这些体育项目培养了庞大的观众群。
在电影《山楂树之恋》里,我们看到有很多孩子在学校打排球,这里大概有老女排的影响,也说明当时的孩子很喜欢体育运动。那时学校体育运动开展得很广泛,学生什么都玩,有的还能玩出水平。放学后,同学们三两一群踢足球、打篮球打排球。因为,集体项目能有更多的人参与。
现在放学后,孩子们会上很多学习班,好不容易回到家,就想上网玩游戏。体育场馆实际利用率低,孩子们在场地方面没有更多的选择,很多所谓的体育工程都成了面子工程。说是到了周末,学校场馆会开放,实际上开放了多少?
篮球和排球现在还能让人感到一丝安慰,足球都不知道何时能迎来春天。重振三大球已迫在眉睫,否则中国无法真正地向体育强国迈进。
本版文字 本报前方报道组:记者孔宁 李远飞 陈嘉堃 刘大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