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亚运后再谈体育含义 金牌不仅仅是致富工具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29日13:24  华奥星空

  华奥星空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 敖铭) 中国体育的意义是什么?是提高民族自豪感、振奋国民精神的途径,还是运动员、教练和官员等“体制内”的人快速致富的工具,还是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从雅典奥运会之后,每到奥运会、亚运会这样的大赛,人们总是习惯在这个金牌时刻去思考中国体育的内涵。这并不奇怪。中国人似乎只有在奥运会的金牌时刻才体验到体育的存在,当奥运会、亚运会结束的时候,体育也远离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

  周苏红最后时刻力挽狂澜重演雅典一幕,中国女排亚运会四连冠,相信那一刻每一个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中国人眼角都会湿润。“女排精神”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历程,激励了无数中国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发奋图强,顽强拼搏。“女排精神”已经超越了体育。从周苏红比赛结束后压力释放转化成的热泪,我们不难体会到女排队员和教练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我们还不习惯于接受这样的观点,体育就是体育,胜负都很正常,金牌还是没牌并不具其他意义。可以大胆预言,以中国女排的现状,断然拿不到2012伦敦奥运会的金牌,甚至进四强都难。那么难道你就要指责她们丢掉了所谓的“女排精神”吗? 真正的“女排精神”应该是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的体育竞技精神。我们可以失败,我们可以走下赛场的时候依然高昂着头说,“我尽了全力”,但在中国,人们似乎并不接受这样的真诚表达。

  30年来,除了女排和女足一度辉煌,总体上中国的三大球并没有获得进步,而近几年三大球下滑更厉害。理由很简单,三大球属于不能快速见到“效益”的项目。一枚奥运金牌可以让运动员获得国家各级政府给予的奖金,房子,汽车;一枚奥运金牌可以让冠军的教练得到辛勤付出三十年的报答;一枚奥运金牌可以让主管部门领导,无论是国家体育总局还是地方体育局领导获得认可和升迁。在很多眼中,奥运金牌就是GDP。于是,我们看到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雅典、在北京奥运会屡屡在一些生僻的个人项目上取得“突破”。从投入产出比上来说,这些个人项目显然要比搞三大球更容易见效。所以才会有广州亚运会期间某地方体育局领导激烈反驳新华社记者杨明,因为杨明的观点触动了他的敏感神经。

  即使关于中国体育内涵的讨论进行了5年之久,但体育对于普通中国人的意义,依然没有改变。体育也并没有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之一。我们无法强迫任何人必须喜欢体育,必须投身体育,必须参与体育锻炼,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并非空喊。群众体育发展与竞技体育发展并不同步,我们不能只是抱怨某些主管部门,比如教育部或者国家体育总局。实际上这里面有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都要付出一点点实际行动。地方政府可以减少一片商业用地,用来建设体育场馆,而且不是平时大门紧锁只供职业比赛的场地,应该是全民可以享用的场地,哪怕不是免费。媒体更应该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把普通人从“网络毒品”中解放出来,青少年少玩一小时网游,少偷一小时的“菜”,多去踢一小时足球,这个道理浅显易见。

  而作为主管部门的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更应该以实际的行动来引领潮流。

  今后我们的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是否可以逐步从民间选拔运动员参赛呢?哪怕在某几个项目上先进行国内选拔赛试点,拉近群众参与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

  日本的高中足球联赛进行了88届,我们的萌芽杯、幼苗杯和希望杯已经停办了10年。我们的初中生、高中生体育达标弄虚作假情况严重,实际上达标率只有40%。我们很多最“好”的,升学率最高的学校其实连一个标准操场都没有,教育部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努力可以再略微向学生体育倾斜一些。

  最后我们再反思一下自己,在全民逐利的时代,你的加班是不是多了一些,你的生活最大享受是不是变成了睡个懒觉?如果你不愿意每周少加一天班,不愿意减少一点收入去陪孩子踢球,那么也请你停止抱怨其他人在体育建设方面的不“给力”。

  (完)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亚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