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轮滑发展的轨迹 众多爱好者明了运动的魅力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08:11  中国体育报

  亚运会期间,凡是儿子在场上比赛的时候,邓永泉总是在看台上密切关注。作为广东省花样轮滑队主教练,邓永泉在国家队并没有任职。因为儿子邓锦康被选入国家集训队参加双人滑的比赛,他也几乎每场都在比赛现场。最后邓锦康与搭档王文欣获得了双人滑铜牌。

  广州目前是中国花样轮滑开展得最好的城市。今年已经56岁的邓永泉见证了花样轮滑在广州的兴起、衰落和转向。而他个人的轮滑之路也正是广州花样轮滑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轮滑,滑得很不错,在轮滑场上可潇洒了。”那时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轮滑刚刚从香港传入广州,时髦的年轻人都以一副轮滑场上的好身手作为耍酷的资本。邓永泉就是轮滑场上的明星。“当时我只是一名工人,后来由于热爱轮滑转行专门进行花样轮滑培训。”邓永泉说,九十年代的广州轮滑场很多,多到一个地区就有几十间。后来场地太多,相互竞争,经营不善,再加上各种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轮滑场不再是唯一的消磨时间的场所,经营娱乐性轮滑场逐渐减少,“现在室内轮滑场也就只有一两家了。”

  尽管如此,轮滑在广州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另外一种形态——培训班。作为大众体育活动,轮滑在广州依然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据邓永泉介绍,广州市的花样轮滑比赛很多,一个市级运动会就有七八个队的2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这些轮滑培训班,有的与学校合作,有的与轮滑场合作。”邓永泉是广州市第一个与学校合作开办培训机构的。1998年他与晓港湾小学合作,在学校举办培训班,面向全广州市中小学生轮滑爱好者。邓永泉的队员连续10年获得全国花样轮滑锦标赛冠军,很多家长慕名把孩子送过来。“我对广州市的轮滑氛围还是很满意的,教育局和学校支持,对于业余选手来说,坚持下来确实不容易,所以家长的支持很重要。一个运动员的成功,运动员、教练、家长都有功劳。”

  广州为中国的花样轮滑培养了大批基础性人才,邓永泉的儿子邓锦康及其搭档王文欣就是业余选手中的佼佼者。王文欣刚刚高中毕业,7月份参加完高考才开始亚运会的集训备战。赛后,邓锦康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毕竟才磨合了三个月。有机会参加亚运会真的很幸运,我老爸一直希望轮滑进亚运会,终于在我们这一代实现了。”

  业余花样轮滑运动员的前途如何?邓永泉说,谈不上什么前途,花样轮滑不是奥运项目,也不是全运项目,目前运动员没有实行等级制,升学也没有相应的倾斜政策。对于爱好者来说,不能指望通过轮滑谋生,爱好这项运动必须重视学习。“我经常告诫我的学员,一定要好好学习,轮滑出色,读书也要拔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轮滑,也才能在离开轮滑后有好的出路。”

  现在,广州有大批边学习边训练的孩子。正是有了他们,才使得花样轮滑这个体育项目在中国开出了艳丽的花朵。(王静)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轮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