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连日报:劳累也欣慰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22日15:20  大连日报

  ●大伟

  这两天,“不停地奔波,永远都在路上”是住在亚运城的记者给人的最深印象,几乎每次遇见熟悉的记者都会听到大家疲于奔命的“抱怨”:场馆太远,跑起来真累。

  按照承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惯例,比赛场馆、运动员村、媒体村都相对集中,既方便运动员比赛,又便于记者采访。本届广州亚运会却一反常态,并没有将亚运城设在为九运会而建的广东奥体中心,而是将比赛用的70个场馆(包括训练场馆)分散在32个不同的区域,遍布广州的12个区。而且大多数比赛场馆距离主新闻中心都超过了30公里,远的甚至超过了200多公里。

  距离广州市中心约30多公里的广州番禺亚运城是一个全新开发的住宅群,分布着运动员村、媒体村、主新闻中心、技术官员村,几乎所有的运动员、媒体人员都住在这里,而在它附近只有体育综合馆和沙滩排球场两个场馆。

  不论运动员还是记者,每天都要乘坐亚组委提供的班车往返于各个赛场,其中最近的大学城场馆离亚运城也要半个多小时,更多时候班车要开50分钟到一个多小时。每天记者就像“背包客”一样,背上干活用的电脑和摄影装备穿梭于各场馆之间,等回到驻地几乎都是凌晨时分,所以在班车上听到震耳的鼾声一点也不奇怪。

  针对记者们的“抱怨”,组委会的解释是:这样安排都是为了广州以后好。“广州之所以一改以往很多城市把场馆集中建在市中心的惯例,是考虑到城市发展的合理布局,把场馆建设遍布12个区,更多的是考虑大赛以后场馆的利用率,方便12个区的老百姓使用和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亚运期间虽然给来广州采访的记者带来了不便,但却把方便和长远效益留给了羊城市民。”

  想来也的确不无道理。以往赛事结束之后,主办城市也会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新建的场馆群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民?广州人承办亚运会的思路显然比较务实,亚运会比赛毕竟只有半个月时间,亚运会后这些场馆的功能更多的是为了造福于民,用于全民健身,提高老百姓的身体素质。就冲这一点,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苦点累点也算值了。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