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方日报:广东实力树立亚运丰碑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28日11:38  南方日报

  震撼而又独具岭南魅力、激情而又充满快乐体验、恢宏而又满怀灵动浪漫,广东以创新、开放、人本、包容的肥沃土壤以及30多年改革开放奠定的经济基础,孕育了这样一届史上规模最大、也最为成功的亚运会。而广州以中国理念和广东文化为亚运会树立了一把崭新的标尺,也用敢为人先的魄力为全球盛会贡献了一系列可资借鉴的广东模本。

  2010年11月27日夜,海心沙再次站在了亚洲舞台的最中央。

  在珠江的怀抱,在广州的心脏,熊熊燃烧了16天的亚运圣火缓缓熄灭。

  这一刻,虽然第十六届亚运会圣火的光芒逐渐消隐,但亚运精神却已汇入广州的血脉,与岭南的水土相融。

  广州亚运,是广东硬实力和软环境的辉煌展示,也是广东继续引领中国未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又一个嘹亮集结号。她代表着一个新的转型中国、和谐中国。

  ■【激情绽放】

  缔造亚运城市新传奇

  若干年后,人们也许无法记清金牌的归属,但亚运赛场上的精彩竞技、羊城市民的热情微笑、岭南文化的海纳百川、南粤大地的激情燃烧,都已被世界珍藏

  “王者归来!”11月24日晚,当刘翔以13秒09的成绩实现三连冠时,央视解说员激情呐喊。

  电视机前,6亿双眼睛关注着折翼北京奥运会的亚洲飞人能否在广州亚运的赛场上重新起飞。同一时间,现场欢呼声和掌声突然迸发,响彻云霄。

  过去15天,在遍布广州全市以及佛山、东莞、汕尾的52个比赛场馆中,同样的激情,同样的快乐,感染着整个亚洲。

  这是一场缔造传奇、超越梦想的亚运会。本届亚运会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项目,以及花样游泳和射击的部分项目都代表了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一批世界纪录和亚洲纪录被打破。

  这是一届迸发真情、充满温馨的亚运会。当中国摔跤名将高峰将伊朗对手赛义德·艾哈迈迪·扎林科拉伊抱离赛台,深深镌刻进人们心里的,是体育闪现的友谊之光;当怀胎八月的韩国射击女将连夺两金,中国网友形容这是“亚运会上最温馨的一幕”。

  这是一届文化交融、倡导快乐的亚运会。本次亚运会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全部参赛,再次实现了亚洲“大团圆”。通过非奥项目的设置,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找到展现自身文化和兴趣的体育项目。

  这是一届广为传播、影响深远的亚运会。参加广州亚运会的平面媒体、持权转播商、非持权转播商等有效注册机构共888家,总人数近万人,达到历届亚运会之最。日韩媒体评价说,亚运会开幕式“盛大的演出显示了广州实力”。美联社则说,感觉更像一场盛大派对。这都是本届亚运会赛场内外所传递出的独特魅力。而广州亚运的激情和震撼传奇也随之浸染了亚洲的每一个角落,广州、广东以至中国的科学发展形象,也再次随着“亚运之舟”扬帆走向世界。

  这是一届文明风行、安全有序的亚运会。59万志愿者、10万余人次的关爱行动,奠定了广州亚运会的成功基石。亚运背后,广州编织的水陆空安保“天罗地网”则保障了赛事安全有序运行。

  “以一流的组织管理、一流的场馆设施、一流的城市环境、一流的社会风尚迎办亚运会。”如今,广州以2000多个日日夜夜艰苦卓绝的努力,成功兑现甚至超越了这一庄严承诺。

  ■【跨越创新】

  塑造盛会迎办新模式

  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融孕育了岭南人敢为天下先、兼容并蓄的性格;经历30多年改革开放的淬炼,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和魄力也已内化为广东使命和气质。这也是亚运开幕式所呈现的整体气质

  从来没有一场盛会的开幕式跳出体育馆的窠臼,并以江河为舞台,城市当背景。广州亚运会做到了。

  从来没有一场盛会的开幕式将“水元素”展现得如此富有灵气和淋漓尽致。广州亚运会做到了。

  在这场“最好之一、顶尖之列、精彩纷呈、巨大成功”的开幕式树立的标杆背后,一系列创新实则为各地其他盛会的迎办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广东经验。

  因为首次在亚运历史上采用市场自主开发的新模式,广州以一座副省级城市的财力和架构,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一届规模最大的亚运会。从北京亚运会的举国之力到广州亚运会的举重若轻,代表着广州的成长、广东的崛起和中国的成熟。

  这也意味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的城市力量也急遽成长。在未来的大型盛会和国际竞争舞台上,除了国家角色,城市的“戏份”将越来越重。广州亚运会则极有可能是一个新的起点,其标本意义在于,如何通过政府的杠杆去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取得共赢。

  广州亚运会的比赛场馆辐射了全市十区两市,虽然略显分散,但在赛后,这些凝结着岭南风貌和智慧设计的优质场馆,将在最大程度上方便市民使用。

  亚运城的开发建设则另辟蹊径地采用了聚合式的创新模式。广州亚运城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亚运村———运动员村,还包括技术官员村、媒体村、主媒体中心、后勤服务区、体育馆区及亚运公园,七大功能区有效实现了城市各功能建筑的综合配套。由“村”而“城”,亚运城开创了亚运会非比赛场馆集约建设的新模式。

  ■【紧扣民生】

  助推广州广东大变

  有人评价说,北京亚运会的全民奉献和关注,体现的是国家荣誉和意识,广州亚运会则鲜明地显示出民本取向和民生意识

  “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广州迎办亚运会的明确要求,也是广州迎办亚运会的根本目的所在。

  办亚运,也办城市。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广州的巨变令亚洲赞叹。

  广州亚运会的成功,并不仅仅体现在赛场之上,更体现在广州通过亚运实现了城市发展的大跨越。亚运会令广州的城市建设提速5-10年,而广州城市的“大变”则是亚运会成功的坚强后盾,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以亚运为契机,现在的广州已迈向后工业化时期,逐步转变为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现代服务业增长迅猛、核心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国家级中心城市。

  以亚运为契机,结合“大变”,广州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也逐步走出“重物轻人”的传统思路,进而转向以人为本、见物见人、注重公共服务的现代化轨道。

  “亚运会上运动员打破多少世界纪录,这不是广州最关心的事。办亚运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城市、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生活更美好。”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这样评述办好亚运会的意义。

  广州市长万庆良说,通过亚运会,广州力图去描摹的是一个个与时俱进的美好愿景,一幅经济发展、环境优美、民主健全、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现代“清明上河图”。

  迎亚运、办亚运的精神、状态、理念,也被汪洋书记概括成为了七个字:“敢想、会干、为人民”。这将是广州未来发展的一大宝贵财富。

  这实际上是科学发展观在亚运会上的深度演绎,也是广州乃至广东推动科学发展的点睛之笔。当中国理念注入亚运精神,亚运会的内涵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或强化。

  “五个更”是与时俱进的,是没有止境的。从“面子”到“里子”,创造新生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建设转型升级、思想观念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的过程。

  回顾历史,世界各国办奥运、办亚运,无一不是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通过办体育盛会向全世界展示自己,进而促使自身经济社会进一步向更高形态发展的重要标志。广州办亚运,也是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了向世界展示自身实力的强大基础之上,更高远的目标在于让全世界关注广州,让广州在世界范围更好地配置资源,促进自身更好发展。

  正如亚运开幕式上滔天巨浪和巨型帆船所昭示的,广州傲立新一轮科学发展的潮头,扬帆出海。

  未来广州,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以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为突破口,持续深化“创造新生活”主题活动,建设全省宜居城乡“首善之区”,整体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建设全市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亚运之舟”已经启航。这是广州雄心的宣示,也是广东进一步深入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一次动力集结———广东,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大旗已经高擎,未来的珠三角超级城市体将在“大哥”广州的带领下,以一体化的姿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跻身全球顶尖的城市圈。

  ■【塑造形象】

  环境在改善微笑成名片

  亚运期间,在广州大街小巷,广州给全世界留下了最美的笑脸。广大来宾切身感受到东道主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养,展示出了广州开放包容、热情好客的良好形象

  亚运带来的城市改变已经显而易见。

  对于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广州来说,这种改变直观地表现在城市综合环境的显著改善,而改变的至深处还体现在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

  悠长的历史和岭南文化独有的人文气象,塑造了广州人开放、兼容、平和、务实的性情,进而凝结成“敢为人先、团结友爱、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广州城市精神。

  这是广州亚运会之所以散发出迷人的岭南气息的文化基座。在一座城市和一场盛会的深度互动中,将展现出的亚运精神,升华了广州的城市精神。

  59万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亚运志愿者,是广州亚运的信使,也是文明广州的信使。他们甘于奉献的坚持总是给人一种感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对文明和秩序的引导,对不文明的一种约束。

  他们已成为广州的一张靓丽名片,热心的读者刚刚给他们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绿羊羊”。

  在广州亚运会上,广州人的好客、广州人的微笑令亚洲宾朋动容。有人为外国客人让座,数千户家庭干脆将他们请到家里做“沙发客”。

  亚运期间,在广州大街小巷,广州给全世界留下了最美的笑脸。广大来宾切身感受到东道主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养,展示出了广州开放包容、热情好客的良好形象。

  借助亚运开幕式,广州精神、岭南元素在整个亚洲完成了一场宏大的展示,千年古城广州的时代活力乃至岭南文化的生命力也将由此再次迸发。

  ■【开放包容】

  折射大国胸襟气度

  广州的亚运之舟,满载的也不仅是岭南的文化,还有和谐亚洲的中国追求。这是有能力、负责任的中国对亚运和亚洲的贡献

  亚洲拥有广阔的土地、众多的人口、多样的民族、古老的宗教、纷繁的政治体系,而在如此复杂的情境下,体育显示出强大的粘合力量,冲破了种种阻隔和壁垒,成为亚洲人民的共同语言。

  24日,朝韩在海上边境区发射炮弹后不到20小时,两国的摔跤手就在广州亚运会男子自由式摔跤66公斤级比赛中展开对决。开赛前,双方友好地握手;离开时,两人再次友好拥抱。在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之时,两国运动员表现出的礼貌和职业精神令人感动,现场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广州亚运会是一届淡化对抗、崇尚体验的亚运会,“更快乐”的追求被推向极致。

  “快乐就好。”经历过挫折的刘翔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而6亿双关注的眼睛,也并非关注他能否拿到金牌,而是这个田径场上的巨人能否重新站立。

  在“冷门”的卡巴迪、板球、龙舟等非奥项目中,业余的选手、混搭的队伍,真正体验着群众体育融入亚运竞技舞台的快乐。

  尽管亚洲仍然不平静,但广州亚运会难得地实现了45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团圆”。这归功于广州亚运会在“亚洲共同节日”的定位下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更归功于亚洲对一个负责任、坚持和平崛起的中国的认同。

  正如广州亚组委执行主席、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所说:“广州亚运会,她不仅是一次体育的盛会,文化的盛会,也将是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共同节日。”

  广州亚运会是体现亚洲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盛会。作为本届亚运会文化活动的最大亮点之一,广州专门从国内外300多台剧目中选定了38台剧目参加本届亚运会、亚残运会文艺演出,以此鼓励来自亚洲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超越政治、文化、种族、信仰和地理的界限,交流感情,增进了解……

  “用开放的心态筹办亚运”正在广州不折不扣地兑现。采访本届亚运会的中外注册媒体人数近万人,相当于北京奥运会的水平。广州亚运会对境外媒体的“零拒绝”,显示了广州敞开大门办亚运的勇气和敢于接受国际社会检视的自信,也折射出中国和平崛起、向世界敞开怀抱的大国胸襟和气度。

  以很广州的格调开幕,以很亚洲的情怀闭幕。亚运圣火在广州熊熊燃烧了16天,全城、全省乃至全国、全亚洲期盼了6年的情感,在这16天里尽情奔放。

  亚运会作别广州,但亚运精神和她传递的梦想已化成一座永恒的丰碑。新的广州、新的广东,将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继续为新的中国探路。而向着一个新亚洲的目标,亚洲大家庭的和谐共进之梦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中国之南,浩荡珠江,依旧惊涛拍岸。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陈邦明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