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半岛都市报:再见给我感动的广州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28日15:00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看完男篮的决赛,我发了条微博(http://t.sina.com.cn):亚运会期间遭的罪,只因这一刻在现场,值了。

  没想到 ,一天后的女排决赛,更加惊心动魄。199枚金牌,是不完美中的完美。

  亚运会的最后一天 ,媒体村的邮局前又排起了长队,如同开幕式当天一样。大家排队等着,等着盖上这特殊时刻的邮戳 ,连同祝福寄给亲朋好友。特许纪念品商店里也是人头攒动,吉祥物玩偶已经被抢购得只剩下了阿如和阿意。洗衣处贴出了通知:今天是最后一个工作日,请大家及时取走洗好的衣物。少数记者在旅行社的柜台前询问着港澳游的情况,但更多的人,已经精疲力尽,准备打包回家。

  这次亚运会的采访特别累,是很多记者的共同感受。因为赛事密集,比赛场馆又分散,每个记者每天在车上的时间至少是四小时。同事去了一趟汕尾拍帆船帆板比赛,往返甚至用了十个小时。就这样,我们很快掌握了上车闭眼就能睡着,下车睁眼就能干活的本领。穿梭着,往返着,在累到极致,完全搞不清楚周几的时候,发现亚运会已近尾声。

  说实话,在刘翔的比赛结束后,很多记者松了一口气。于是,女篮男篮决赛的两个晚上,我看到很多记者忘情欢呼,完全融入了现场的氛围。在男篮三、四名决赛结束后,为伊朗队效力14年的老将哈米德·苏拉卜内贾德被队友扛在肩上,绕场一周。旁边的一个中国记者喊着:“谁肯为大郅这样做?”三个小时后,为大郅量身打造的感人一幕,在同一块场地上演。

  眼圈一红,又破涕为笑,写下了开头说的那条微博。能让如此多的体育记者们蓬头垢面又乐此不疲地奔跑着的动力,恐怕就是那种在现场的感动吧 。虽然,肠胃还在非正常地蠕动,肩膀和腰也还是酸的。

  在四季如夏的广州 ,度过了时而炎热时而温暖的18天,如今,要说再见了。

  嵇玲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广州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