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还是非奥,真的是个攸关死生的问题。
广州亚运会被喻为史上最胖的亚运会,因为除了28个奥运项目,它还吸收了14个非奥项目,加上这些特色项目在亚洲各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4”都有点跟“28”分庭抗礼的意思了。
但,在奉行举国体制、奥运金牌战略的中国体育大环境下,奥运就是保护伞。
有了保护伞,哪怕是6年后才成为奥运项目,像橄榄球这些主要靠学生军战斗的项目将找到组织,队员们将被接受注册成为专业运动员,融入举国体制的主流。
而没有保护伞,像这次参加亚运会保龄球比赛的中国队队员,为了集训参赛,辞工、离婚、卖掉家当、月薪600元、比完亚运就意味着失业……这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成为了一个群体的标签。
奥运就是风向标。像以前也难得冲奥一次、始终在走自己路的小众项目棒球,因为从下届开始被踢出奥运,都切身感受到环境的变化。
当然,所有的运动员在面临奥还是不奥的问题上始终靠的是热爱并坚持着,像体育舞蹈、台球这些项目已经走出了一条成熟的职业化道路,棒球也在发展。对很多人来说奥运是保护伞,也是束缚的荆棘——与其把中心放在国际奥委会这个会变动的风向标上,不如靠自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