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明反对专业冒充业余争金 建议增加业余选手参赛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18日09:40  信息时报

  一篇《金牌第一难道不是讽刺吗?》的新华社体育时评引发了激烈的争论,随后江苏体育局局长、中国代表团副秘书长殷宝林对杨明的观点进行了逐条反驳,称其观点“颠倒是非”。随着双方的论战,关于“金牌论”的争论也在逐渐深入。杨明还提到了20年前的北京亚运会,“1990年的亚运会我们争金牌,是为了体现我们国家的国力、振奋民心,证明自己,这是完全应该的。但现在,这届亚运会就算我们能拿到250枚金牌又能证明什么?”杨明再次明确表态:“不反对我国选手大赛争金,但反对‘唯金牌论’,不赞成国内的专业选手隐瞒真实身份,以业余选手名义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纯业余选手争夺金牌。”

  什么样的选手算“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又有何不同?杨明给出解读,并建议增加业余选手参加亚运。

  专业选手

  “当今亚洲,只有中国、朝鲜还采用专业队模式培养运动员,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也就是说,我们参加亚运会的选手绝大多数是国家养的专业选手……包括本届亚运会上,新闻中心电脑储存的选手介绍中,我们的专业国手均号称是大学生,打着业余身份参赛,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说轻了是不诚实,说重了,就是‘欺骗’。”

  业余选手

  “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选手都是业余的(日、韩有些职业选手除外),他们或者是学生,或者有其他工作,体育只是爱好。就连日本足球队中也有6名大学生。用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比拼,在许多项目上,我们当然占尽便宜……所有美国参赛选手都是业余的,比如‘飞鱼’菲尔普斯;再比如,战胜过刘翔的法国选手杜库雷,是大学生。”

  网友说法

  @聂圣哲:有人说,把全国的资源拿来培养夺金运动员是一种变态行为,像钻石胸罩,遮住黑瘦的胸骨。还有人说,衡量金牌数量,应按人均计算才合理。

  @兰丽珍:全民运动才是王道,觉得培养一名拿金牌的运动员耗资太大了,不如培养科学家来得实在。看看2008年国家奖励拿金牌的运动员和奖励宇航员的差距,本末倒置。

  @任语之:西班牙不是奥运大国,但近年足球篮球网球自行车这些最贴近大众的项目却全面开花,没人敢在体育方面忽视这个国家,这跟基础体育设施的完备和体育教育的普遍化有很大关系。体育发展是能够兼顾竞技化和全民化的。

  @夜风拂面:殷宝林局长一下就红了,原来很低调随和的人,咋和新华社记者掐起来呢,话说双方都在理,立场不同而已,对于老百姓而已确实拿金牌和自己没啥关系,能把足球搞上去让大家伙乐呵乐呵就心满意足了。

  @雷默(英国):相信我,如果英格兰人有能力在奥运会上拿100枚金牌,绝不会只拿99枚。在大不列颠这个岛国上,我们曾都是渔民出身,我们懂一个道理,如果有人来我的河里钓鱼,我就要打跑他。

  杨明观点

  1.“体育精神”“奥运精神”不等于“争第一”

  2.体育的主导是大众体育

  3.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不对立,但官员更看重金牌政绩

  4.不反对夺金,反对专业队与业余、职业队的不公平竞争

  5.专业队体制相比业余、职业选手负面作用大

  殷宝林观点

  1.不争第一那还谈什么“体育精神”、“奥运精神”

  2.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不矛盾

  3.群众体育不是体育一个部门的事

  4.竞技体育目的就是拿金牌,中外都这样

  5.记者无论金牌多少都要批评,我们都不予理会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杨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