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女篮夺金背后有危机 选材路线不改难立足国际赛场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26日11:36  大河网-大河报

  □记者 任磊 邢涛

  本报广州专电  三大球项目,中国队终于拿到一个冠军。昨天晚上,主场作战的中国女篮以70∶64战胜韩国女篮,第五次摘得了亚运女篮冠军,为中国队拿到一块“给力”的金牌。

  不过,中国女篮在高兴之余也要看到,这枚金牌含金量不高。本届亚运会,共有中国、韩国、日本、中华台北、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7支女篮队伍参赛,只有中、日、韩女篮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马尔代夫则是不折不扣的业余球队。亚洲女篮的整体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中国女篮不能局限在亚洲赛场,要把目光放得更远。中国女篮在国际赛场最好的成绩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亚军,1994年世锦赛亚军,此后,除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拿过第四名外,其他国际赛事均没进前列。尤其是在今年的世锦赛上,中国女篮降入最低谷,以北京奥运会的原班人马出战,结果却是铩羽而归,最后只拿了第13名。

  按照孙凤武去年上任时的计划,2010年世锦赛和亚运会本是锻炼新人的舞台,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做准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两个比赛都成了马增玉、陈楠、苗立杰等老将咬牙坚持的舞台,年轻队员依然扮演拉拉队角色。如果“老龄化”的问题再不解决,未来几年内恐怕中国女篮真的要青黄不接。

  而在技战术打法方面,女篮与男篮一样,同样是“以大吃小”,在亚洲可以,去到国际赛场,这一招就不灵光了。中国队夺得巴塞罗那奥运会亚军的时候,队内还有郑海霞,但她并非绝对主力,球队也没有一味围绕着她来打,而是快速加外线的准确远投,充分发挥灵活、多变的特点。但在近几年,中国篮球却走进了“求高、求大”的怪圈。天津男篮亚锦赛上,中国男篮已经吃到了苦头。如果女篮再沿着“高大”路线走下去,也难在国际赛场有一席之地。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女篮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