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话叫“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联系到一届大型运动赛事我们不难想象,后勤服务工作对于赛事保障来讲是多么重要。
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讲,每次参加运动赛事的居住条件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此次广州亚运会的亚运村条件究竟如何呢?就让我们的记者带您一起来感受一下。迷人的环境、摇曳的花草、齐全的配套设施。亚运村内的一切都显得很完善,就连村里的雕塑都那么独具匠心。
自从记者本月7日入住亚运村之后,在这几天的工作和生活中,记者亲身体验了广州亚运村的温馨和周到。
志愿者亲切的笑容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让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而更加让记者感到“惊诧”的还是这里巨大的规模。
广州亚运会期间,预计将有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约13000名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入住运动员村。如此大规模的参赛团体让广州亚运组委会甚至放弃了以前“亚运村”的概念,而是打造了一座亚运城,运动员村则是亚运城的核心。
记者经过走访观察后发现,运动员村位于亚运城内,总建筑面积59.1332万平方米。运动员村与技术官员村、媒体村、主媒体中心、亚运体育馆、后勤服务区、亚运公园是亚运城的七大组成部分。相对于以往大型赛事“村”的感觉,广州的亚运村更像是一座应有尽有的大都市。
居住条件
如家一般温馨
和以往的运动赛事住宿环境不同,广州亚运会的居住环境不会让运动员有住“旅馆”的感觉,从运动员居住在这的那一刻起,他们已经把这里定义为家。
昨日,记者参观了运动员房间,一进屋就可以看到宽敞明亮的客厅,精致的沙发、高清晰度的平板电视。
打开阳台的落地门窗,满眼的绿色立时映入记者的眼中。
随后,记者又进入运动员的卧室,15平方米的房间有两张单人床,被褥整洁一新,所有房间都配有独立挂式空调,任意调节室内的温度。
经历过紧张劳累的赛事后,相信所有运动员回到房间都会得到良好的休整。
我省柔道奥运冠军杨秀丽昨日进驻亚运村之后对记者说:“这里的居住条件真的不错,感觉不像是在住旅馆,而是像在家居住一样温馨。”
配套设施
足不出村尽享方便
一流的居住环境自然是运动员休息的保障,而齐全的配套设施则让运动员可以足不出亚运村,尽享方便快捷。
根据功能规划布局的不同,运动员村分为公共区、国际区和居住区三个区域。公共区主要由欢迎中心、媒体工作中心、班车停车场以及赛时班车总站组成。
国际区专门为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商业、休闲娱乐和宗教服务,同时还担负着为各代表团举行欢迎仪式的任务。
国际区主要由升旗广场、商业区、休闲娱乐区和行政办公区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商业区位于国际区A区一层,设有银行、邮局、电信服务中心、美发店、书报亭、干洗店等商业服务设施,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可在此享受各类有偿服务。
而休闲娱乐区则位于国际区A区二层,设有中文学习室、舞厅、卡拉OK室和DVD放映室等休闲娱乐设施。运动员可以在此交流互动,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美味饮食
午、晚餐有22种热菜50种凉菜
民以食为天,运动员对食物的要求则更为严格,尤其是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差别很大,亚运餐厅会不会出现众口难调的情况?
对此,亚运村负责餐饮的张经理告诉记者:“这个请放心,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张经理告诉记者:“运动员村主餐厅面积为13000平方米,共有3892个座位,24小时运营,菜单每5天一循环。
为了让来自不同地区的运动员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主餐厅分为东亚和中餐、东南亚次大陆、中东、欧陆和非清真5个餐区以及两个熟食和冷餐台,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厨为运动员提供营养美味的食物。主餐厅每天的午餐、晚餐期间将提供超过22种热菜和50种凉菜,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都有机会在主餐厅品尝到虾饺、烧麦、萝卜糕、春卷等具有岭南特色的茶点。可以说我们兼顾了各方面的口味问题,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食物,所以这里不会有众口难调的问题。”
方便出行
公路设有亚运专用道
广州亚运会的亚运村建在番禺,距离广州市中心相对较远,不过为了让参赛的运动员有及时顺畅的交通保障,广州方面特别开辟了亚运专线,所有公路交通都有单独的亚运专用道。此外,在亚运村旁边还有专门的地铁站,四通八达的地铁也是大家出行的一个良好选择。
亚运村外面的交通状况良好,里面也很人性化地安排了大量的电动摆渡车。由于亚运村实在太大,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动辄有两公里左右的路程,因此村里随处可见的电动摆渡车,就成为了既便捷又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
本组稿件由本报特派广州记者周松 采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