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于晓波 王红军 于国鹏
这一刻,全亚洲的目光,聚焦“花城”广州。
一艘承载着昨日光荣、今日奋进、明日辉煌的“和谐”号亚运“巨轮”,11月12 日晚从珠江上的海心沙岛激情出发,在中国的南大门,喜迎第16届亚运会的盛大光临。
一个个“水”的故事
2000年以来,广州的城市生命同海河紧密相连,亚运会开幕式正是紧切此题。
星空下,飞来一片晶莹的芭蕉叶,叶上载有一名“广州男孩”,将一滴水倒在大地上,画面由此铺展,木棉花瓣在水中生长,寓意着生命和岭南文化的孕育。
瞬间,地面水波扩展,覆盖舞台,世界上最大的喷泉列阵将水洒向高空,水波和激光交相辉映。当舞台及高空剧幕淡成丝缕柔光,悠扬的音乐响起,融入动听的广州童谣《落雨大》,48位指尖喷水的珠水女神翩翩而来……
最后,120片“红棉花瓣”从两旁缓缓舞入,汇成一朵直径30多米的巨大广州市花红棉花,另有45朵红棉花绽放在珠江之上,此时,音乐转缓,100名手持灯笼的孩童从舞台中央的花瓣内流动而出。
接下来,航船起航出海、水上摩托艇呼啸驰骋、水中芭蕾……在看似空间不足的水面上,520名亚细亚鼓手敲击着广州特色的“猎德鼓”,分别代表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国家和地区的45名“圣水女子”,端着从亚洲各主要航道收集的圣水,从舞台四周缓缓步入,集体将水倒入舞台中心的巨型圣火盆中。
120人拉动22吨巨舟
伴随着亚洲爱乐乐团的演奏,600名弄潮儿在雄浑有力的号子声中齐心协力,手拉肩扛出一艘巨大的航船……
这艘以“海上丝绸之路”为背景,展现岭南悠久深厚的海洋文化的“海洋之舟”,由120人扮演“纤夫”,600人演绎“海浪”,演绎了一曲蓝色海洋的跌宕起伏。
“海洋之舟”大船的出场令人眼前一亮。这艘巨船长28.8米,宽8.8米,帆高28米,重达22吨。“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上出动的最大道具。”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说。
据不完全统计,在4个多月的表演训练中,参演的120名武警参演官兵,磨破了1万多只手套、3000多双鞋子。“这样一艘象征中国人开拓进取精神的大船,如果用马达、电动车推动,就太没有意思了,用人最有震撼力。”
陈维亚称赞说:“《海洋之舟》中的这艘大船是中华民族走出去的象征,而参演的官兵就是拉动这艘大船的水手,他们是托起大船的人,是亚运的‘纤夫’。”
“白云之帆”摄人心魄
天下功夫出少林。
在80余米高的垂直空间里,来自河南少林塔沟武校的1320名“少林小子”,在地面上通过钢丝绳操作着180名空中威亚演员,他们不断地来回跑动,空中演员变换出不同的造型,将跷跷板、笑脸、海鸥、雄鹰等唯美的画面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场高空表演叫“白云之帆”,无论是在参与人数数量上,表演高度上,还是平面、立体造型的创意上,都是国内首创,水平也是最高的。
这个节目最后的演出时长为9分钟,观众可以明显分辨的有全民健身、跳伞跨栏、跷跷板、气球等18个造型和动作,但实际的组合动作总共40个,工作人员的设计预案是最终节目的十几倍。
据了解,参加演出的“少林弟子”,年纪从16岁到20岁。由于表演高度最高达到80多米,约有一成学员在训练中因“恐高”而被淘汰。进入最后与帆屏的合练阶段,第一天就有18名演员受伤,11人流血。
当“白云之帆”最终成功上演时,节目策划人、开幕式执行总导演章东新感叹地说:“当最后雄鹰飞起地平线的刹那,我觉得,艺术梦想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段一路走来的艰辛!”
45首风格各异的歌
本届亚运会,共有来自45个亚奥理事会的国家和地区的9704名运动员参加,是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亚运会。
在运动员入场时,各个代表团按照英文字母顺序、依照引导员、团旗、运动员的顺序先后入场。阿富汗代表团为第一个入场的代表团,作为东道主,中国代表团最后一个出场。
不过,不同于以往运动会开幕式,各国运动员入场式往返播放单调音乐,此次亚运会开幕式为每个代表队配上了该国或是该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使得现场观众亲耳聆听到了45首风格各异的歌曲。
当中国香港代表团入场时,响起了熟悉的《东方之珠》;中国澳门代表团入场播放的是《七子之歌》;我国台湾代表团入场时,响彻全场的是《阿里山的姑娘》,而中国代表团入场曲则采用广东著名歌曲《步步高》……
(本报广州11月12日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