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亚运六年织梦一朝圆满 人大提议成申亚萌芽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13日11:30  南方日报

  珠江新城投射出梦幻般的光影,广州塔穿上木棉花盛开的裙摆,珠江上空回荡起“落雨大、水浸街”的岭南童谣……

  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海心沙岛———这艘非凡的亚运之舟“扬帆出海”,满载岭南风韵、中国特色和体育精神。

  这一刻,云山珠水沸腾,南国花城不眠;这一夜,圣火从珠江之滨照亮整个亚洲,亚细亚听见了粤语版的激情相约———广州欢迎您!

  这是亚运圣火第二次在中华大地熊熊燃起。历史和人们将铭记今天,广州也将永远镶嵌在亚运的相框中。

  1

  六年织梦一朝圆满

  为了这一刻的亚运重逢,为了这一刻的激情燃烧,广州经历了漫长的追寻和艰辛的努力。

  早在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期间,广州亚运梦想的种子便开始发芽。2001年九运会在广东举办后,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表示,广州已具备举办亚洲运动会的能力。

  “一个六运会,变出一个新天河;一个九运会,变出一个新广州。”这两次全国性体育盛会对广州人来说有着独特的共性情感。这样的城市巨变体验,令广州人对举办国际性的亚运会充满了期待。

  2002年3月,胡树森等11位人大代表令广州亚运之梦再次发酵。他们提交议案建议,广州应该在实现“2010年一大变”时承办亚运会。

  从此,申亚成了从政府到民间皆为之振奋的共同追求。振奋的底气,则是98%市民的支持。

  2002年釜山亚运会期间,广东向国家提出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请示。2003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市代表中国申办2010年亚运会。

  2004年7月1日,多哈。亚奥理事会主席法赫德郑重宣布:中国广州获得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

  “以组织奥运会的标准办好亚运会!”这是中国、广东、广州对亚洲许下的庄严承诺。

  亚运梦想启航的时刻,广州誓言,将坚持“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办会理念,通过举办一届具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的出色亚运会,在充分展示广州、广东乃至中国良好形象的同时,致力于弘扬奥林匹克和亚运精神,促进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团结、友谊和交流,构建和谐亚洲。

  2

  超越自我追逐梦想

  昨夜,当珠江之水敞开怀抱、亚运之舟升起风帆,亿万观众惊叹,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与美仑美奂的北京奥运开幕式一样,令人震撼!

  广州,重新为亚运会塑造了一座丰碑,也为亚运会打造了一把新的标尺。

  突破体育场馆的传统窠臼,将开幕式搬到母亲河上举行,是百年未有之创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这个雄奇设想,不仅意味着空间上的转换,随之而来的是安保、技术、艺术表现、保密等一系列挑战。

  但广州人已经习惯这样给自己设立极限高度,进而超越自我。

  “请相信我们广州人,只要你们提出设想来,场地工程施工就不用担心。”面对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最初的担忧,广州市一位领导如是“打包票”。

  广东省、广州市及佛山、东莞、汕尾3个协办城市反复强调,要以一流的组织管理、一流的场馆设施、一流的城市环境、一流的社会风尚迎办亚运会。

  除了亚运之舟在时空上的突破,亚运城更是创举。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运动员村,还包括媒体村、技术官员村、后勤服务区、体育场馆区及亚运公园共六大部分。由“村”而“城”,亚运城开创了亚运会非比赛场馆集约建设的新模式。

  广州就这样将自己置身于城市竞争的另一个赛场,以城市作为参赛者,不断追寻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进而凝结成敢想、敢干、为人民的新亚运精神。

  广州,实际上是在和自己竞争。

  3

  新的广州新的广东

  广州是一片相信改变、追求改变的热土。

  早在12年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长春便明确要求广州努力实现“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2010年一大变”。

  针对亚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提出“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的目标。2009年6月,他进一步向广州提出了“天更蓝、水更清、路更通、房更靓、城更美”的具体奋斗目标。

  “相信很多6年前来过广州的人,都能感觉到现在的广州已经不一样了。”亚奥理事会秘书长兰迪尔·辛格说。

  大手笔的投资和建设以惊人的“广州速度”完成,从“面子”到“里子”,广州之变深入城市的内生机理。广州城市人居环境迎来了全方位的改善,“广州认同”也在民间得以大幅提升。

  也许有人奇怪,广州亚运场馆太过分散;也许有人批评,《重逢》远没有《亚洲雄风》来的高昂。

  实际上,分布于各区的亚运场馆是为日后方便全民健身考虑;而《重逢》竭力淡化的竞技色彩似乎在告诉观众,广州亚运会更多的是一场欢乐的聚会。

  “亚运会上运动员打破多少世界纪录,这不是广州最关心的事。”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说:“我更关心的是通过筹办亚运,群众得到了多少实惠。归根结底,办亚运是为了让城市、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生活更美好。”

  这是广州迎办亚运过程中呈现的民生取向,是广州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思想观念转型升级的一大注脚,更是广州成长和成熟的标志。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出发的一个开始,那么,广州以一城之力代表国家举办亚运会,则可视作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未来将从“国家”向城市或城市群倾斜的转变。这同样是广州乃至广东发展的一个历史节点。

  4

  中国崛起珠水领潮

  以水为主题,以舟为灵魂,亚运会开幕式将南粤先民“下南洋”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品格,广东勇立中国改革开放潮头、破浪而前的“领航”风范,一一展露无遗。

  这是对广东过去荣光的一次彰显,也是对未来发展动力的一次集结。

  亚运奖牌上烙印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幕式上18米高的海洋之舟,令历经海洋文化熏陶、曾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广州,再次点燃蓝色海洋之梦。

  重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商贸中心形象,在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尤显关键,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广州镜像。

  在广东新一轮战略布局带来的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这一次广州的“借船出海”将不再是一场单兵突围,而是携领身后的珠三角超级城市群,更多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并以此为路径,进一步成就全球顶级城市圈。

  在这场盛会中,广州、广东乃至中国显然还有更多的担当。

  如今的亚洲,依然并不平静。也正因为如此,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更显珍贵。

  广州亚组委执行主席、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说:“广州亚运会,她不仅是一次体育的盛会、文化的盛会,也将是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共同节日。”

  通过亚运盛会,广州搭建起一个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平台,广州亚运会也将是一届体现亚洲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盛会。

  对于广州,这是一场“和谐亚运、绿色亚运、文明亚运”承诺的兑现。

  对于中国,这是一次致力和平、合作、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彰显。

  南方日报记者陈邦明

  23年殷殷期盼,亚运之梦终于绚烂绽放

  广州申亚谁是首倡

  早在1987年,广州举办全国六运会就萌生了举办亚运会的念头,到2010年11月12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开幕,广州人民期盼了23年。20多个年头,对体育历史来说,只不过是弹指一瞬间,但对于中国来说,对于广州来说,这却是华丽惊人的蝶变。在这23年中,每一个给亚运梦想之树浇水、培土、施肥的人,都值得我们感激铭记。

  萌芽

  人大代表提议广州申亚

  1987年,广东首次承办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六运会,广州市老市长朱森林回忆那段时光,“六运会让广州、广东扬眉吐气了!大家都惊叹我们开幕式的恢弘,惊叹我们广州城的美丽,惊叹我们市民的热情,惊叹我们广东代表团夺得四个第一的骄人成绩!”2001年,全国第九届运动会又在广东胜利举行。就在九运会闭幕不到半年,当时的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校长胡树森联同20多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一份议案,认为广州应申办亚运会或东亚运动会。作为广州亚运最早的“提名人”,胡树森回忆自己的想法就是来源于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因为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说到了‘广州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十年后刚好是2010年前后,正好赶上2009年的东亚运动会或者2010年的亚运会。”

  2002年年中,广州市体育局答复称,广州完全具备了申办亚运会的条件,并表示将跟进申亚工作。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序幕正式掀开。

  破土

  赢在申办起跑线上

  2003年12月17日,《南方日报》头版刊登了一条独家新闻———《广州获准申办2010亚运会》。文中透露,2002年11月12日,广东省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名向国务院提交由广州市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请示报告。国务院研究后,同意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

  与广州同时递交了申办报告的,还有汉城、安曼和吉隆坡,但由于种种原因,汉城和安曼先后退出了申办。就在2004年4月14日,亚奥理事会评估团抵达广州的当天,广州最后一个对手吉隆坡也宣布退出。当时本报记者向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提问,“这是否意味着广州申亚之路更轻松呢?”刘江南表示,“有对手,我们只要做得比对手更好,就可以了。但没有了对手,广州只能自己和自己比赛,必须做得更好、最好。这是一场没有止境的自我超越的挑战。”果然,在广州申办和筹备亚运的过程中,一直都是追求着自我突破。

  2004年7月1日,亚奥理事会第42届全体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此次大会的重点议题,就是确定2010年亚运会的主办城市。广州申亚代表团前往多哈进行最后的冲刺工作。而在亚奥理事会里担任职务的中国资深体育人魏纪中、邓亚萍等人,也纷纷为广州摇旗呐喊。

  前来参加亚奥理事会运动员委员会会议的“广东媳妇”邓亚萍,当时正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工作,她不仅为广州助威拉票,还为广州举办亚运的市场运作提供了不少好点子。而昨晚,她更成为了广州亚运最后五棒的火炬手之一,传递了广州亚运的圣火。

  作为中国体育界的元老,亚奥理事会体育委员会主席魏纪中支持广州申亚不遗余力,最初申办时,他提供经验;在多哈投票前夕,他又在会场中替广州亚申委上下“打点”,争取会议议程迁就中国电视台的直播。面对广州媒体的感谢,他只说了一句:“凡是人民希望的事情,我们每个中国公民就应该尽力去做,我只是尽自己的本分。”

  织梦

  大学生担纲设计吉祥物

  2006年11月26日,亚运会会徽揭晓,以广州的象征———“五羊雕像”为主体轮廓设计的图案成为广州亚运会会徽。2007年11月26日,广州亚运会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亚运城开工奠基。为了迎接广州亚运,广州将新建12座体育场馆以及为运动员、媒体和技术官员提供住宿的亚运城,以及展示新广州风貌的广州新电视塔、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等建筑拔地而起。

  2008年4月28日,广州亚组委发布了亚运会吉祥物“阿祥”、“阿如”、“乐羊羊”、“阿意”、“阿和”。在吉祥物乐羊羊的7名设计者中,有4名主创人员是广州美术学院的在校学生,其中周立均是广州美院数码艺术设计系研究生,其他3人———梁嘉文、李炜坤、林振军都是广州美院数码系四年级的同班同学。另外3人是指导教师,他们是广州美术学院数码设计艺术系的系主任、教授陈小清及广州江通动漫产品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设计师赖晓凌。5只可爱小羊背后的创作团队,也体现了广州亚运的精粹,集体的智慧,以及年轻新生的创造力。

  硕果

  59万志愿者伴随始终

  2009年4月21日,广州亚运志愿者招募行动正式开始,截至同年9月30日止,共有150万人报名参加亚运的志愿活动。据介绍,亚运会赛会志愿者预计6万人,其中通用志愿者4万人,专业志愿者2万人。亚残运会赛会志愿者预计3万人。赛会志愿者服务岗位主要涉及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运输、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观众服务、物品分发、沟通联络、竞赛组织支持、场馆运行支持、新闻运行支持、文化活动组织支持等领域。此外还需要接近50万的城市志愿者。

  南方日报记者梁燕

  

相关专题: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专题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亚运 开幕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