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伊朗乒乓球一哥阿拉米扬:没人走过的路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18日20:10  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11月18日体育专电(记者张寒、黄杰)当偌大的广州体育馆为头号种子马龙与日本“神奇小子”松平健太的6局苦战陷入疯狂时,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旁边3号球台上一个个子不高的中东男孩已经收拾起球包,默默离开。因为语言不通,他甚至没和自己的奥地利教练做太多交流。

  这是18日一场亚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的八分之一决赛,是当天多轮单项晋级赛中并不特别吸引眼球的一场,对阵双方是中国男乒的绝对主力王皓和伊朗本国人都不一定认识的伊朗乒乓“一哥”阿拉米扬。就算让一个外行来预测,他也一定理解在位世界冠军与国际排名第156位之间的差距。

  结果果然不出意料,王皓只用了19分钟就轻松胜出。如果让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刘国梁进行点评,他说不定又会纳闷地反问:“伊朗对手也用说啊”

  可头天晚上等到只剩两张台子还没离开的人们一定记得,不管四面看台上“中华台北加油”的声音多么响亮,站在吴志祺对面的阿拉米扬目光始终坚定,正手犀利、进攻果断,就算在一锤定音的第六局里两次受迫放高球,处于被动的他竟也能够沉着应战,逼迫对手扣飞。

  赛后混合区里,奥地利教练德米特鲁这样评价弟子的表现:“他今天状态非常好,但可惜的是没能一贯始终,如果他大分2:0领先、第三局4:0领先时精力足够集中,这场比赛根本不用打到第六局。”显然在教练眼里,打进一场亚洲顶级赛事的16强,对阿拉米扬来说还远不是顶点。

  但翻看他的履历表就会发现,对于这个只会说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跟教练交流都要靠手势的伊朗选手来说,以4:2击败世界排名高出自己整整60个身位的吴志祺,已为他的首个亚运会征程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尽管有个从前自己打球、现在教别人打球的爸爸,阿拉米扬却远没有中日韩那些乒乓强国的“世家”子弟们家传深厚。2008年底的青年世乒赛上,刚满17岁的阿拉米扬4:2战胜过大他半岁的日本小将松平健太,后者因为在次年的横滨世乒赛上险些掀翻奥运冠军马琳而一战成名,而阿拉米扬直到今年年初才大举进军成人赛事,8月的苏州公开赛上他仍只能在21岁以下年龄组稍逞一下威风。

  和中国一样,伊朗的乒乓球俱乐部、乒乓球协会也是坐等家长把孩子送来学艺,阿拉米扬这样的“世家”后人已算得天独厚;但和中国不同的是,伊朗人的体育爱好排序表里第一位的是足球,所以当高鼻深目的伊朗领队巴巴迪万德骄傲地说“乒乓球在我们国家可流行了”,记者的反应就像听说中国男足晋级了决赛,“那怎么可能”

  据巴巴迪万德的大致估计,伊朗全国大概有2000多人打乒乓球,还不够中国一个县的普及程度,但这2000多人里竟然有1000左右是职业选手,阿拉米扬既是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吸引更多伊朗人投入这项运动的“行为榜样”。

  在阿拉米扬的率领下,伊朗乒乓球男队在5个半月前的莫斯科世乒赛上取得了135个参赛队中第35名的成绩,受到极大鼓舞的他们随之开始寻求进一步震动乒坛的进步之道。眼看着身边的卡塔尔、叙利亚都在接受中国的“援助”,聆听来自世界最优秀团队的教练教诲,阿拉米扬和他的队友们却走上了另外一条没人走过的路——签约职业乒乓球学校。

  这便是伊朗队那位奥地利教练的来历。今年9月,2003年世乒赛男单冠军施拉格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乒乓球学院正式成立,随之签下的第一支合作队伍便是伊朗国家队,阿拉米扬因此获得了与德国新星奥恰洛夫等超一流选手同台训练的机会,而欧洲冠军波尔的国家队教练普劳泽也在这家学校任教。

  短短两个月,德米特鲁带给阿拉米扬和伊朗队的变化显然是巨大的。当记者问他这支西亚乒乓球队会有怎样的未来时,德米特鲁看一眼领队,笑着反问:“进步有止境吗”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