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运官员角色混搭的日子 谢杏芳给志愿者做榜样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24日16:08  南方日报

  赛场如战场,打好亚运之役,比的不仅仅是各项体育赛事的“硬实力”,赛时保障、场馆有序运营之类的“软实力”也很重要。

  有这样一个舞台,虽然并无赛事上演,但却是打好亚运之役的重要保障。有这样一群亚运官员,他们不是运动员,但是,他们是赛场的重要细胞;他们没有领奖台,但是,他们用微笑征服每一位观众;他们没有闪光灯的追逐,但是,他们个个都是幕后英雄。

  杨廼军(省体育局局长、中国亚运代表团副秘书长)

  副秘书长乐当“心理按摩师”

  进入亚运时间后,中国亚运代表团副秘书长、省体育局局长杨廼军的工作性质有些“混搭”:他早在5年前广州亚组委正式挂牌成立后,就开始担任亚组委的副秘书长;今年10月底,中国亚运体育代表团成立之后,他又按照中国参加国际大赛的惯例担任了中国代表团的副秘书长。“服务中国代表团的参赛工作”是杨廼军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在亚运期间的核心工作。除此以外,担任广东运动员的总指挥兼“心理按摩师”,也是杨廼军的一项重要工作。

  成绩突出的各省市区体育局一把手担任中国代表团副秘书长,是约定俗成的一贯做法。但由于有亚组委副秘书长这个身份,这一次,老杨的角色有点不一样。亚运会筹备期间,杨廼军要紧张督战,争取完成广东有更多运动员和更多项目入选中国代表团的目标。除此以外,他还要参与10多个亚运省属场馆的维修改造,力求达到或超出亚运会的比赛标准。亚运会赛时,他一是要保障好省属场馆的平稳顺利运行;二是要协助好中国代表团的参赛工作,具体说来就是服务好代表团中广东运动员。除此以外,老杨还在紧锣密鼓地着手准备亚残运会的前期筹备工作,如规划火炬传递路线等等。

  虽然这么忙,杨廼军还是时刻关注着广东运动员的一举一动,广东运动员拿了多少金牌,他总能脱口而出。

  “代表团团长交给我的任务,就是关心、指导广东运动员在家门口的参赛。”杨廼军说。由于在家门口作战,广东反应迅速,早在亚运会申办成功前后就成立了亚运参赛小组。接下来,广东运动员要完成“创造优异成绩,位居全国前列”的任务。“我要求我们的运动员做精神风貌的表率,赢要赢得光彩,输比赛不能输人。做夺金的表率,我们广东运动员的冲金点多达50个。做干净比赛的表率,不出现包括兴奋剂在内的任何违规事件。”

  南方日报记者李文龙

  招少鸣(省体育局副局长、奥体中心体育场团队主任)

  一天15小时服务亚运最爱网球只能看转播

  11月22日,亚运会田径比赛进入第二天,招少鸣准时来到奥体中心场。招少鸣是广东省体育局副局长、奥体中心体育场“场主”(主任),一天有15小时服务亚运各项工作。按照规定,只要所负责的场馆当天有比赛,指挥人员就得早晨7时之前到位。

  当天最早一场比赛是9时开始的女子七项全能的100米栏。8时45分,招少鸣来到奥体中心场指挥控制室,开始为监控整个场馆的比赛做准备。9时半左右, 女子七项全能的跳高比赛即将开始的空当,招少鸣忽然发现场内一角多了几个灯架,立即通过对讲机呼叫:“在田径场对面的灯架有没有固定好?技术人员赶紧落实一下,以免产生安全隐患……”

  女子七项全能的跳高比赛正在进行,上午10时许,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广州亚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黄华华来到奥体中心场观看田径比赛。他向招少鸣详细了解竞赛组织情况,对奥体中心场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想不到现场观众人数这么多,这说明广州人欣赏体育竞技比赛的水平在提高,到场的观众水平很高,很文明。”省长的肯定,令招少鸣和他的团队倍加振奋。

  整个下午,比赛陆续进行,场馆一切运行正常。招少鸣想起前一天的田径比赛进场观众达到7万多人,创下了两个纪录:历届亚运田径比赛观众人数最多、奥体中心场自2001年九运会运营以来观众人数最多,而晚上的比赛因为有刘翔出场,势必会更加热闹,考虑到整个场馆能容纳80012名观众,安检、进出场、亲友走散……种种突发情况都可能出现,招少鸣开始计划每一个环节如何处理才能万无一失。“为了保证赛事、人员安全,我们将观众人数控制在80%左右,即使有刘翔的比赛也严格控制人数、加强安检和场内外服务。”招少鸣下了死命令。

  离开场馆时,招少鸣看向不远处的奥体网球馆,那里有他最喜欢的网球比赛,“不过今天只能擦肩而过了”。招少鸣坚持了几十年的跑步习惯无论工作多忙都没有间断过,“这或者就是体育的魅力所在,比赛会结束,运动员生涯会结束,但体育运动不会停下它的脚步。”

  南方日报记者刘静

  通讯员温广平胡妍

  陈小钢(黄埔区委书记、黄埔亚运赛区总指挥)

  想当个普通观众好好看比赛

  陈小钢是黄埔区响当当的“全能型”体育健将———小时候曾在田径队和篮球队集训,大学时当过足球队队长,用他的话说“只要能碰得到的运动都还可以。”不过,这次开在家门口的亚运会,这位“体育迷”却无暇观看赛事。“上午批文件,中午至深夜,指挥赛事正常运行及召开总结会议。”作为黄埔区委书记,同时又是担任着亚运会黄埔赛区足球及篮球两大项28场赛事总指挥的陈小钢,笑称“也想当个普通观众好好地放松看比赛”,不过他坦言:“赛区内没有哪一样工作是可以让人有丝毫放松的。”

  11月21日下午,笔者亲眼目睹了总指挥紧张而高效的工作状态:接近下午4时,赛区接到了当晚伊朗贵宾及家属将出席观看伊朗对阵中华台北篮球赛事的通知,陈小钢当即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并亲自“扮演”外国贵宾家属进行实地踩点,20分钟后即拟出应对方案:增加安保力量、临时增设贵宾休息室、增加志愿者翻译及指引队伍、调整贵宾出入流线等。

  陈小钢坦言,其实每一场比赛结束后,感受最多的不是这场比赛的输赢,而是在这场赛事中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有哪些困难是需要克服的。“所以,在这种心境下,享受赛事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从每一次成功组织观众,成功接待贵宾,成功完成一场赛事中,我们可以享受到非竞技体育带来的成功喜悦,可以说是换了种方式享受成功吧。”

  亚运期间,黄埔承办部分足球和篮球赛事的工作。黄埔虽然离市中心有点远,但黄埔体育中心的观众上座率却一直保持高位,甚至部分场次达到了100%。“篮球和足球一向在黄埔都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这也是为什么每场球赛都爆满的最主要原因。”陈小钢说。

  南方日报记者姚艺曲

  通讯员郑伟德龙晓枫

  张洁雯(雅典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冠军、广州市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亚运会让我更懂得互相尊重

  在天河羽毛球馆里,记者看到广州的“土产”雅典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冠军张洁雯,比起亚运会前见到她,整个人憔悴许多,她自嘲说:“我看上去像38岁了吧?”自从亚运会羽毛球比赛开始以来,在场馆内为运动队服务的张洁雯,每天的睡眠时间没超过5个小时。

  “我的工作说起来简单,但很琐碎。”她每天上午开赛前两个半小时就要到场馆内开会,做好迎接运动员到来的准备,然后直到安全送走最后一名运动员为止。羽毛球比赛素来以耗时长闻名,动辄打到晚上12时才结束,张洁雯一天都耗在球场里了。

  “男团决赛那天,打到晚上12点才结束,我当晚只睡了3个小时,女双决赛之后,因为选手要药检,我必须在旁边陪着等着。我第一次感觉到,当年别人服务我们的工作,原来是这么辛苦的。”

  她还和记者回忆了工作中一段特殊的经历:“我们安排了一条特别通道给运动员专用,不时会有其他人要求走这里,志愿者们拦不住,只好向我求救。我在那里站了几天岗,面对了很多人的质问。设计这样的道路,是有原因的。所以还是请大家体谅一下。”这次亚运会的工作经历,让张洁雯对人生有更多的感触:“我更懂得互相尊重。工作虽然辛苦,但也很值得。”

  南方日报记者梁燕

  谢杏芳(羽毛球世界冠军、亚组委志愿者部招募调配办副主任)

  严守纪律给志愿者做榜样

  在天河体育中心的比赛场馆,一位身着白衣、手系亚运志愿者专用“志愿彩”彩带的“明星脸”格外引人注意,尽管来去匆匆,但她却和每一个志愿者一样,微笑着向记者致意、替大家带路、为大家开门。

  她就是现任广州亚组委志愿者部招募调配办副主任谢杏芳,“我的任务是处理好天河体育中心包括的六个场馆的志愿者,每天不断地在每个场馆巡检,发现问题立刻解决。自亚运开始后,我根本就不记得自己每天工作多长时间了”。

  在11月20日女单决赛后,谢杏芳特意带志愿者向女单冠军王适娴送上了志愿者专用的“志愿彩”彩带,并且还“指点”师妹去志愿者服务墙上签名。“这个是我临时想出来的小‘策划’,希望通过更多运动员的关注,也给我们的志愿者一些鼓励和肯定。他们真的是太辛苦了。”

  虽然羽毛球比赛在天河体育馆里举行,这里也是谢杏芳“辖区”之一,但她几乎都没时间亲眼看一场男朋友林丹的比赛。包括林丹和朴成奂的男单半决赛,谢杏芳也只是在志愿者工作间里“偷瞄”几眼。“要先把工作做好”,谢杏芳说。

  南方日报记者梁燕

  赖一鸣(技术官员村住宿服务经理)

  将“吉屋”改造成四星级公寓

  从11月2日迎来第一位房客———篮球裁判叶楠,到11月15日送走第一位客人———现代五项外国裁判,已忙碌4个多月的技术官员村运行团队秘书长李东北和住宿服务经理赖一鸣终于可以稍稍喘上一口气了。

  赖一鸣在借调到亚组委前是岭南集团丽江渡假花园酒店的总经理,作为P类人员(借调人员)的一员,他从7月初就进驻亚运城,当时的任务是把承建商交付的“吉屋(空房子)”改造成具备四星接待能力的公寓。

  技术官员村先后入住了16个项目的技术官员,这些官员的入住时间是随着赛程的变化而变化。凭借多年管理酒店的丰富经验,赖一鸣很快就能估算出住客进村的峰值。他意识到,如果登记入住的方式仍采取传统的人工输入方法,那么,到11月10日入住高峰到来当天,将会发生住客大量滞留前台的情况。因为,当天入住数量肯定非常巨大,另外,许多外国客人的名字都较长,手工登记不仅效率低,而且极容易出错。于是赖一鸣和同事们马上联系软件公司,根据此前亚组委的报名资料开发了“快速入住系统”。有了这个系统,只要客人入住时用扫描仪一扫注册证件上的条形码,马上就能在电脑上显示出住客的身份信息和入住房间号。

  事实证明,赖一鸣的经验起到了重要作用。11月10日当天,村里一下子涌入近800名技术官员,但是凭借快速入住系统,前台“搞定”一位住客的入住手续只需要5秒钟。

  南方日报记者李文龙

  张江霖(马房赛事监管)

  美女董事暂弃公司甘做“亚运马”侍者

  亚运赛场上,记者经常会与身着蓝衣白裤的技术官员们擦肩而过,他们是赛场默默无闻但又异常重要的角色。在广州马术场,这群官员中还有一位身材高挑、秀发披肩的靓女———张江霖。不说不知道,看上去比较年轻的张江霖并非体育系统的职工,而是与马术无关的北京某科技公司的董事长。这位英文流利、经常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的董事长,因为懂马爱马,义无反顾地推掉各种业务,舍弃公司半个月,到马术场做起一名马的侍者,向世人展示了马术和骑手的魅力。张江霖的工作是马房赛事监管,每天都要看看有无违规违禁药品和无关人员等进入马房,以保证亚洲各国名驹的安全。在亚运赛场上,这类的技术官员有40余人,其中很多是国内的业余马术爱好者,他们多是企业界的精英,来到这里,只为一个理由:因为自己是爱马的骑手。

  实际上,张江霖也早已习惯了这种转变,在北京奥运会和全运会马术比赛中,她分别“兼职”技术专项志愿者领队和裁判助理。为了参加这次亚运会,张江霖付出了很大代价,离开公司近半个月,还将有关重要会议都提前或推后,有时在马术场值完夜班已是晚上10点多,回到酒店后,她还得赶紧打开邮箱处理来自世界各地的紧急邮件,甚至加班到凌晨2点。

  “我愿意为马付出,这是纯粹的爱好。”张江霖说,马术比赛结束后第二天她就要坐飞机回北京,因为26日就有个大会要开。“在公司和骑马两者之间,时间安排上还有冲突,我想尽力平衡好。”

  张江霖在马术上有自己的目标,此前她也曾获得一些业余比赛的好名次。张江霖说,自己今后计划在大的马术比赛中做裁判,小比赛则做骑手,不断提升自己。“我希望20年后能参加一次奥运会马术比赛。”张江霖认真地说。

  南方日报记者胡良光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