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那些被亚运改变的人和事 它让人觅到不放弃的勇气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25日20:46  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11月25日体育电(记者王攀 史春东 王恒志)仰全第一次下定决心和亚运会结缘,还是在半年以前。那时刚刚从北京辞职转回东莞求职的他虽然囊中羞涩,还是咬牙预订了两张亚运会田径比赛的门票。

  “我当时想,就算请假也要去看看比赛,”他说。

  半年之后,仰全辞职去看比赛了。他在广州重新找到了工作,而“新东家”之所以会增聘人手,就是为了满足亚运会产生的服务产业需求。

  “亚运会给广州带来了什么,我不好说。但对我而言,就是给了我回到广州工作的机会,”仰全说。“从两张门票到一份工作,亚运让我很满足。”

  还有两天,广州亚运会熊熊燃烧的圣火就将熄灭。在亚运的日子,人们不断为赛场上的人和事所感动,为金牌所骄傲。

  然而,这座城市不仅仅为这些金牌骄傲。事实上,以她为核心的城市群在为世界奉献了一台精彩的体育盛典的同时,也为许多像仰全这样的普通人打开了改变自己生活轨迹的窗口。

  亚运,让人们寻觅到永不放弃的动力与勇气。

  在巨大的广东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里,34岁的乌兹别克斯坦女选手古泽尔先后站在100米和200米项目的起跑线上。而在这两个项目上,与她同场竞技的选手都普遍要比她小上10岁。

  但这不能阻止古泽尔奔跑的脚步——在这两个项目上,她奋力冲刺,夺得了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事实上,这已经是她第四次参加亚运会了。她说,运动和年龄无关,只和她自己的信念和意志有关。

  “只要我有力量,我就会继续奔跑下去,”她说。

  亚运,让许多人找到了坚持自我的价值。

  作为中国的传统项目,龙舟首次进入亚运会。而这次参赛的中国龙舟队,是名副其实的农民军团,参赛的男队选手大多都是佛山九江地区的渔民。他们白天养鱼,晚上划船。尽管没能按照预想的那样夺得金牌,但他们依然感到很满足。

  43岁的桨手吴国冲说,他们是同专业选手两次同台竞技之后,才赢得了参加赛会的机会。“我们在比赛中划出了自己最好的成绩,我们很满意。龙舟是我们的爱好,我们会坚持下去,”他说。

  事实上,属于运动员的盛会,同样也是属于市民的。这个“属于”,不仅是说他们亲历了一次盛会,而且意味着他们把亚运当做创造新生活的一个开始。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泛舟、迎风,周游狮子洋。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小涌,春暖花开。我想有一条小船,驶上珠江,随波逐流,”69岁的广州人谭正如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在他看来,城市为亚运而改善环境的努力,应当成为城市发展方式改变的重大契机。“在亚运期间,我们迎来了更蓝的天和更清的水。政府应当采取更多的措施,确保在亚运结束后,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生活条件,” 谭正如说。

  在亚运这部宏大的乐章中,人们还希望用自己积蓄的力量,寻找到更高的起跑线。

  在东莞赛区,20岁的志愿者苏淑贤说,面对镜头时那些失败的选手们流下的泪水,让她感动,也让她深思。

  这位即将从英语专业毕业、正立志寻求一份媒体工作的女孩说,究竟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采访对象,如何在尊重被报道者和发掘事实之间保持平衡,这是一个自己需要终身思考的课题。

  “学校不能给你直接答案,我必须自己去寻找。从这个意义上说,亚运是我人生的一次美好的经历,也是一种挑战,”苏淑贤说。

  亚运,还让很多人对未来城市如何与人共同发展寻找到了新的模式与思路。在广州市郊的派潭镇上,人们因为亚运会飞碟、龙舟等项目的举行,将整个小镇从快速工业化的道路上“拖”入了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慢车道”。

  眼下,三三两两的游客骑着自行车或者漫步在青山绿水之间,一边悠闲运动,一边欣赏着路边的田园景色、山林风光。当地政府部门说,这里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不再建新工厂,萦绕整座城镇的绿道才是未来建设的重点。

  亚运如歌,却不是一首简短的插曲。从心态到理念再到实践,如何使城市更和谐,如何让生活更美好,都从不同层面考验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而如何适应这种考验带来的变化与新生,则成为城市决策者们面临的新课题。

  在拳击和花样游泳承办地佛山,不少年轻人对下班后不能开着摩托车带着女朋友去兜风耿耿于怀。但那些曾经被摩托车挤占的自行车道清出来了,还给了市民。

  “限摩”虽然造成了一定的不便,但却带来了更文明的出行方式。佛山市委书记陈云贤说,佛山是借亚运办“难办之事”。

  现在,亚运已是渐进尾声。曲终人散,生活却还要继续。当无数细小的变化凝聚在一起时,人们有理由相信,来自这场盛会的思考与努力会汇聚成流,推动社会迈向新的高度。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亚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