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运或成体育改革拐点 争面子赢声望还合时宜吗?(2)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29日08:17  中国新闻周刊

  观众追捧刘翔,是因为他成绩出众,即使在他养伤的日子里,这种追捧和期待也没有割断。这也是普遍的中国民众的体育态度——以比赛成绩好为兴趣点。

  “对运动员怎么能谈淡化金牌,竞技体育的特点就是竞争,他们可以来随便玩玩么?”中国奥委会前秘书长魏纪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所谓淡化金牌意识,主要是对政府的体育部门,他们有引导性。”

  在北京申奥成功后,中国体育界的目标就是拿下2008年奥运会金牌数第一。国家体育总局还启动“119工程”,在田径、游泳、水上项目等奥运金牌大户上培育金牌,可是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的水上项目金牌只比雅典奥运会多一金、游泳得一金、田径无金。

  而在传统优势项目中,乒乓球包揽4金,羽毛球5金拿下3个,举重9金拿下8个。在东道主占优势的评分项目中,竞技体操、蹦床、跳水中国共拿到18枚金牌。

  就连体育总局的官员看来,这已经是极限了。

  魏纪中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说,“我接触到的官方已经开始有淡化金牌的意识了,但是还没有完全的自觉。” 

  2008年奥运会后,无论是总局局长刘鹏还是副局长肖天、蔡振华,国家体育总局领导们都在不同的场合强调关注运动员全面成长,要更理性地看待金牌,要了解中国体育的不足。

  “总局‘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报告对竞技体育问题的认识是很到位的,那些语言文字也写得很好。”一位体育官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总局不可能不意识到,因为社会各界包括国际社会、公共知识分子、媒体还是对他们有很强的触动和压力,所以现在改革的动机也比以前要强,因为这个时代变化了。”

  在每届奥运会后的总结会上,国家体育总局领导都会说到,我们的基础大项和影响较大的综合类球类项目成绩不够理想。

  这是中国体育的顽疾,很多金牌都来自社会参与度不高的项目,金牌数代表不了中国国民的体育参与水平。

  “淡化金牌是指淡化金牌的数量,逐渐从对金牌总数的崇拜中走出来。更加强调金牌的分布面、含金量,和金牌自身的价值。竞技体育的特色、本身的魅力还是要争名次,不能把它的悬念和期待感,那种紧张激烈感都抛掉。”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体育社会学家易剑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真正要淡化还是要在奥运会和全运会淡化。除了要淡化金牌总量之外,还要尽可能不要把它跟国家荣誉、形象捆得太紧,这样恰恰害了体育。以前是封闭时代和贫穷时代,靠体育提精神可以,但现在经济增强了,国人精神面貌也有所改变,再靠体育、靠金牌去争形象、争面子、赢声望已经不太合时宜了。” 

  日本范例

  现在在很多网络论坛上,关于日本中小学生足球、棒球比赛的视频记录很受欢迎。大家在惊叹羡慕那种社区参与似的体育欢愉中,也对自己身处的体育沙漠不满。

  日本的职业体育发展取得的成果,一直被中国当做学习的榜样,甚至他们的相扑、棒球、游泳如何能在国内蓬勃发展,又如何向世界推广柔道,都成为中国体育界的有识之士热议的话题。

  而中国体育现在面临的挣扎,日本也经历过,何等相似。

  日本现代体育运动是在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开始发展起来的。战后,日本政府很重视教育,而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政府对体育、整个教育的投入都极大。日本在1925年投入教育的经费占GDP的比值已相当于中国目前的水平。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增长,日本体育事业发展很快,成为世界上体育发达国家之一。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高度发展,日本开始向竞技体育以外投入,主要集中在国民健康、体育文化、建设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被当做教育工作的一种手段。

  日本全民体育蓬勃的发展,是亚洲的榜样,但照样褪不去体育争光的“阴影”,这也是很多国家的现状。

  “日本有个很有趣的规律,经济发展到高端以后就不重视体育金牌了。”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体育社会学家易剑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现在经济比较低迷,经济优势和国家形象受到一定的影响,就想靠体育来振奋民心,这也可以理解。在北京奥运会上惨败,在亚运会上被韩国超越,也是日本不能接受的。”

  日本文部省已经确认向12个体育项目增加投入,日本奥委会计划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进入金牌前五。

  改革,金牌与全民体育如何并行

  “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有一个战略目标转移,重新布局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说,“怎么从举国体制向职业俱乐部联赛过渡,特别是三大球等项目,都是我们现在在改革中要摸索的一些问题。”

  不过,将三大球目前水平的下滑归结到中国体育布局不合理是片面的。作为群众性参与很高的项目,如果重新布局合理,三大球的群众参与度将在未来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一些民众不常参与的冷门项目被投入过多资金,也抢了发展全民体育的经费。

  不过中国奥委会前秘书长魏纪中认为,目前主要还不是资金投入的问题,不是政策问题,而是执行的问题,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从现在来讲,群众体育国家的投入主要是两块,一是进行基本设施的建设,二是利用体育彩票来发展群众体育,解决群众体育的经费问题。中央给的是政策而不是给钱。现在的问题是,有些体育彩票被挪用,社会性的收入被小团体给分了。这是执行的问题。”

  即使代表金牌的竞技体育和全民体育要接轨,还有很多环节严重断裂,亟待解决。体育和教育,这被很多体育发达国家实践过无数次的良性互动,在中国就一直没有理清关系。

  中国的学校体育一直很弱。1986年,国家体育总局下设青少年体育司,就是认为教育部没有把学校体育搞好。总局的设想是像美国那般,在校园里诞生奥运优秀运动员,但是中国中小学的体育体系一直没有建设起来,无法和大学接轨,所谓的优秀学生运动员多是到大学校园走走过场。

  即使是专业运动队的运动员,教育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好。“其实很多运动队基本是违背9年义务教育的,很多运动员说是高中水平,其实也就小学。”一位体育界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社会和体育的沟通机制是断裂的。体育界还是过于强调行业特色、部门的特殊性,与社会建立的普遍联系和交往很有限。运动员天天关起来进行军事化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封闭的表现,自己搞特殊,就会不太适应很多的社会逻辑。”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体育社会学家易剑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中国体育不太适应社会逻辑”,这也许是改革的最大障碍。  

  本刊记者/唐磊 万佳欢(发自广州)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关于 亚运 金牌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