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激情的盛会 和谐的亚洲--关于广州亚运的连线对话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29日14:1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刘颖余 李元浩 孙喜保 本报前方报道组记者

  16个日日夜夜,广州亚运会曲终人散。就像所有重大综合国际体育赛事一样,这届亚运会同样给人留下无数深刻的印象。

  在第16届亚运会闭幕之际,本方报道组的前、后方人员就亚运会的一些话题,进行了连线交流。那么,广州亚运会在我们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届充满激情的盛会

  宋澎:如果要你们用“印象最深”来评价本届亚运会,你们的回答是?

  刘颖余:印象最深的地方还是中国军团实力的强大,中国代表团金牌总数轻松地突破了历史最高纪录(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183枚)。这和东道主、设项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如首次进入亚运会的体育舞蹈,全部10枚金牌都被中国队拿走了。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在传统优势项目上维持了强势,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举重。而在游泳上,中国队更是超水平发挥,全面压倒日本,拿到创纪录的24枚金牌,为中国代表团在金牌榜上遥遥领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元浩:用“激情”与“和谐”这两个词来概括本届亚运会非常贴切。激情方面,本届亚运会的比赛进行得紧张激烈,产生了不少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好成绩,出现了很多经典比赛。和谐方面,本届亚运会在项目设置上为42个,是历届亚运会最多的;共有亚奥理事会全部45个会员组团参赛,堪称亚洲各国家和地区、各民族和各具特色的体育项目的大聚会。

  孙喜保:印象最深的就是,一项体育赛事能给一个地方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我在采访期间,多次问当地居民,他们都说,近两年来,亚运会确实让广州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花了很多钱,但这很值得。

  宋澎:我们在后方感觉,广州亚运会的场馆等硬件设施非常棒。那么在组织工作等“软”的地方,做得怎样?

  刘颖余:在组织工作方面,东道主继承了北京奥运会好的经验,吸收了许多北京奥运会的赛事管理人才,总的来说还是非常顺利的。当然也有一些小的瑕疵,如票务销售方面,一方面是观众买不着票,另一方面是许多比赛的上座率并不高。还有志愿者等服务人员尽管数量庞大,但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工作效率。在这方面,其实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适当引入年龄较大的志愿者,不求数量和形式,应更重质量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

  李元浩:的确,我们也感觉,广州亚运会在场馆、交通、住宿等硬件设施上几乎无可挑剔,在软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在某些细节方面依然有提高的空间,比如媒体服务、场馆间交通、记者看台区设置、志愿者培训等。

  孙喜保:2007~2008年,我曾在北京奥组委工作过一段时间。来到这里后,发现原来在北京奥组委的许多同事和朋友,都参与了此次亚运会的组织和筹办。他们经历了奥运会这种高水平赛事的磨练,具有丰富的办赛经验,在组织工作方面,没有问题。

  亚洲体育格局未改变

  宋澎:作为一项竞技体育活动,从这届亚运会可以看出哪些趋势、特点?

  刘颖余:亚洲竞技体育格局并没有明显的改变,东亚实力依然明显强于西亚。中、韩、日仍然稳居第一集团,中国队领跑,且拥有明显的优势。在第二集团中,伊朗领跑,他们也是西亚的领头羊。中亚地区并没有显示出人们所期望的冲击力,哈萨克斯坦多哈亚运会拿到23金,排名第四,但本届亚运会被伊朗超越。

  总的来看,亚洲竞技体育实力地区之间还是很不均衡。拿到金牌的国家和地区虽然有29个,但差距过大。

  李元浩:基本反映了亚洲体育的真实水平。从成绩来看,本届亚运会在游泳、举重、射击等项目上都产生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好成绩。但在赛艇皮划艇、田径等奥运金牌大项中,与世界一流水平依然具有一定差距,说明亚洲地区在这些基础大项中的实力还有待提升。

  孙喜保:最大的特点是,一些西亚国家的运动成绩在本届亚运会上有了不小的提高,比如伊朗、巴林、卡塔尔。特别是一些国家在效仿中国的“举国体制”后,效果明显。

  宋澎:我也有这种感觉。虽然中国金牌多得开始让有些人高喊取消举国体制,但是事实,中国在很多项目上的国际竞争力在下降。相对应的是,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学习中国的举国体制并引入人才交流体制之后,南亚、西亚国家的体育水平呈现出加速提高的趋势。从“运动之母”田径项目来看,中国的竞技体育还是存在隐忧的。

  关于金牌的讨论

  宋澎:由于开赛前期,中国选手夺金势头猛烈,国内媒体掀起了一场关于金牌是否多了的讨论。你们怎么看中国代表团的金牌?

  刘颖余:首先应看到,这场讨论是一种时代的进步,放在20年前,绝无可能发生。

  至于是否需要那么多的金牌,应该辩证地看。一方面,我们应该淡化金牌,尤其作为东道主,我们更应该有正确的胜负观,组织工作这枚大金牌比最后的金牌数量更重要;另一方面,该拿的金牌不应客气,前提是公平竞争。如果故意让出部分金牌,或者有好的精英选手不让其参赛,反而不是尊重对手的表现。作为亚洲体育的领头羊,我们还应该追求金牌的含金量,向世界表现出亚洲的竞技实力,而不是“唯金牌论”。

  李元浩:中国代表团在本届亚运会中夺金势头猛烈,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北京奥运会出色成绩的后续效应;其次是准备充分;再次是占据了主场之利;再加上项目和赛程设置的优势。

  孙喜保:能获得这么多金牌当然是一件振奋国人的事情,没有人会嫌自己国家的金牌多。从运动员的角度来说,他们辛苦训练数载,当然也是为了能够有所回报,金牌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励。既然有这个实力为何不去争取呢?不过,在一些运动项目中,夺得了几乎全部的金牌,这让比赛看起来缺少了悬念。一些基础项目、影响力大的项目,比如三大球、田径我们的情况并不好。

  宋澎:接着上一个问题,很多中国记者都认为中国的金牌是一个体制——“举国体制”的结果。你们怎么看?

  刘颖余:举国体制在提高中国竞技体育实力方面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那现在为什么要全盘否定它呢?职业化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中国实现职业化或半职业化的项目反而在国际上没有什么竞争力。

  举国体制当然也有弊端。举国体制不是该不该搞的问题,而是如何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事实上,就我了解的情况,国外有很多国家也想学习我们的举国体制,但并没有我们的便利条件。

  李元浩:我认为现在中国体育媒体界有一个误区,就是盲目质疑“举国体制”。其实多年来的竞技实践已经证明,举国体制对于中国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效率。欧美在体育职业化方面的模式,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体育。事实上,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西方体育强国,也在竞技体育中借鉴举国体制的优点。从过去十几年国内足球、篮球等项目的职业化经历来看,并不能起到切实提升项目水平,实现人才培养良性循环的效果。如何在继续发扬举国体制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职业化改革寻求更多元、更为广阔的竞技体育发展空间,才是中国体育界应该重视的问题。

  孙喜保:不管怎么说,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问题是一个事实。我认为举国体制是好是坏,应该从其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不应该匆忙并轻率地否定。目前,之所以出现了对金牌过多的“反感”,我认为还是一个不平衡问题。这个不平衡是指,中国的老百姓的身体素质提高与中国竞技体育提高并没有同时进行。

  当然,老百姓身体素质下降,严格来说跟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就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还有其它很多因素。也没有事实能够证明竞技体育好必然会影响全民健身的发展。但人们更希望政府能够在公共体育设施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更关心一下全民健身。这个诉求如果得不到迅速解决,大概就会迁怒于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吧。

  宋澎:我们在后方浏览国内各媒体的报道,确实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记者在说到举国体制时,常隐含否定的意味,不知道这是一种时髦还是确有看法?

  我不理解,为什么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和广州亚运会金牌数量逼近200枚,反而成了举国体制的罪过?相反,这恰恰证明了举国体制在开展竞技体育中的功绩和效率。别人羡慕还来不及,我们却要根本否定。

  不能否认,确实有人为了标新立异,吸引眼球。曾在一个博客上看到一篇文章,结论是举国体制直接导致了国民体质的下滑——“中国人均体育消费的世界排名落后日本80位”。他不知道,中国的人均GDP还落后日本84位,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全民健身的投入并不少。

  假如20年前有人说,举国体制影响了全民健身,似乎还有依据。那时体育界的确把有限的经费,主要投入到开展竞技体育上了。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开展群众体育不能是国家体育总局一家的事,需要相关的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学校、企业、社区的体育活动,体育部门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

  全民健身还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教育体制、城市规划建设等诸多方面都有关系,不能全归罪于竞技体育的发展。

  宋澎:这届亚运,韩国队不仅在和日本的竞争中稳固了自己的优势,而且在很多项目中还对中国选手造成了很大冲击。你们采访中有没有感受到,韩国在培养人才、组织训练、参赛过程等方面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刘颖余:韩国代表团这次的确表现出众。赛前有人依据北京奥运会的情况,预计韩国队和日本队竞争会非常激烈,但赛程过半,金牌榜老二的位置就早早没有了悬念。韩国队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与他们是下届亚运会的东道主,非常重视本届亚运会有关。据了解,韩国选手早早就进入集训,甚至包括围棋这样的项目选手都要集中训练。游泳奥运冠军、韩国名将朴泰桓今年初就宣布,为全力备战2010年中国广州亚运会,投师澳洲金牌教练迈克尔·博尔门下。韩国队临场发挥也非常好,队员非常有拼劲,这在击剑项目表现得尤其明显。

  李元浩:也许用日本代表团团长市原则之的话来概括韩国队在本届亚运会中的表现非常合适:“韩国这次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与韩国对体育的重视分不开。韩国给运动员提供很好的福利、进行强化训练、免兵役等……”我在采访中感觉到,韩国体育界近年来明显加大了对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的投入。除了跆拳道、柔道、曲棍球、乒羽等传统优势项目,他们在击剑、射击、游泳等项目上的重视程度也明显加大。目前,韩国体育界已经基本完成了各主要奥运项目的人才配置体系,在重点项目和重点队员的确定及培养模式上也基本落实。

  孙喜保:韩国队在本届亚运会上确实表现得非常出色。他们将老对手日本队远远甩在后面。而且,韩国队在此次亚运会的许多项目中,确实都成为中国队的最大对手。比如在三大球的对抗中,除了中国较弱的足球和男排外,在女篮、女排和男篮中,两队都在决赛中相遇。

  韩国队在本届亚运会上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射击,在上届亚运会上,韩国射击队仅获得两枚金牌,而此次获得了13枚,就连中国射击队总教练王义夫也表示要学韩国队。

  亚运瘦身——鱼和熊掌

  宋澎:因为增加了一些亚洲特有的运动项目,本届亚运会被称为亚洲文化特征最为丰富的一届亚运会。但是,从下届开始,亚运会就要瘦身了,据说“瘦掉的”全是非奥运项目。你们在广州听到过关于这件事情的议论吗?别的国家怎么看?

  刘颖余:下届亚运会的项目总数已经确定,为28(奥运项目)+7(非奥运项目),这意味着本届亚运会的非奥项目要砍掉一半。但具体哪些项目会被砍掉,下个月才会宣布。

  非奥项目是亚运会魅力的一部分,能够展示亚洲多元化的体育文化特征,个人认为不宜砍掉太多。奥运会项目未必就不能砍。亚运会不应是缩小版的奥运会,对亚运会来说,交流、展示和竞技一样重要。这取决于亚奥理事会对于亚运会的定位。

  李元浩: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亲王在本届亚运会举行期间,已经明确表示从下一届开始,亚运会将只设35个项目。

  对于亚运会“瘦身”,目前各代表团还没有更明确的官方说法。不过,像棋类运动开展较为普及的中日韩等国家,显然希望围棋、象棋等棋类项目能够继续留在亚运会中;而在广州包揽男子龙舟3枚金牌的印尼,则希望龙舟项目能够在仁川亚运会上出现……

  孙喜保:我觉得“瘦身”是一个迟早的事情。亚运会项目太多了,这会影响这项综合性赛事的观赏性。什么事情都一样,规模适度才能更好发展,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奥运会都要“瘦身”,何况仅4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亚运会呢,而且目前亚运会项目比奥运会还多。保留一些观赏性、普及型更好的项目,“瘦掉”一些相对受众较少的比赛项目,对于亚运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有必要的。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