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日报:警察和小偷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20日08:53  北京日报

  反兴奋剂和服用兴奋剂的较量,有点儿像警察抓小偷。本届亚运会正式开赛第7天,第一个“小偷”现形,乌兹别克斯坦柔道选手穆米诺夫被查出使用违禁药物甲基己胺(刺激剂)。  

  在当今国际体坛,每逢世界大赛,总有警察抓小偷的游戏上演。而在这场游戏中,看似处于主动的警察其实很被动——无论如何防范,也只有等小偷现形才能出手。

  体坛服用兴奋剂事件为何屡禁不止?

  原因很简单。在体育越来越商业化的今天,除了误服含有违禁成分的食品、治病的药品等以外,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无外乎是为了通过捷径获得名利,即不通过艰苦训练,而是通过药物的帮忙获得体力上的支持,从而提高成绩,进而获得名利。这种巨大的吸引力对人的诱惑不可低估,因而总有人把公平和正义抛在脑后,在道义上沉沦,不惜以健康和名誉为筹码去赌一把。

  俗话说,无商不奸。那么,“无赛不药”则是体育商业化、功利化的异化结果之一。反兴奋剂,可以说是世上最艰难的事业之一。就连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都说,兴奋剂不可能从体育中彻底消失,因为欺骗是人类的某种本性。

  罗格此言并非悲观。从技术上说,一种兴奋剂只有被发明和使用之后,才有被列入兴奋剂名单的可能。也就是说,理论上只要你服用的新发明的、更先进的兴奋剂没在禁药名单之列,就没有被捉的危险。从这一角度说,是不是还有一些人服用了兴奋剂并得逞于一时甚至一世,而我们毫不知情?  挑战自我、完善自我,造就更加健壮的人类,这是顾拜旦先生倡导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到底是谋求驾驭科技,还是甘心被越来越发达的科技“奴役”?王涛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