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五杆老枪竞相写传奇 张山见证20年亚运轮回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14日00:05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设有44枚金牌的广州亚运会射击比赛,中国派出51人的强大阵容参赛,其中不乏久经战阵的老射手,单单30岁以上的“老枪”就多达21人,他们当中有五名运动员更是受关注度甚高的焦点级人物。

  高娥:要圆奥运冠军梦

  在中国射击史上,曾有过王义夫连续六次参加奥运会、并两次夺金的传奇。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获气手枪金牌时,已经44岁。不过这也不足为怪,因为射击本身是一个对体能要求不算太高,而对运动员的经验、心理素质要求非常高的特殊运动项目。

  广州亚运会射击比赛,中国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属多向飞碟女将高娥,几天前她刚刚度过自己48岁生日。这位辽宁运动员曾与王义夫一起参加过1988年到2004年的五届奥运会和多届亚运会。1998年曼谷亚运会,她曾获双多向飞碟金牌;2002年釜山亚运会,又获飞碟多向个人和团体两项冠军。

  高娥的儿子已经20岁,之所以仍然保持高水平、并参加广州亚运会,是因为一心想在2012年圆奥运冠军梦。当然本届亚运会,她还是先要夺取金牌,再次证明自己。

  杨凌:再战亚运欲夺金

  中国射击运动员中,连续在同一项目夺得奥运会金牌的只有一人,就是来自北京的男子移动靶运动员杨凌。1996年、2000年两届奥运会,他均获得10米移动靶冠军。之后奥运会“瘦身”,不再设移动靶比赛,他也挂枪离开了赛场。

  射击世锦赛仍设有移动靶项目。今年年初,应国家队的召唤,仍然留恋射击场的杨凌又恢复了训练,并参加了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世锦赛,因为训练时间太短,仅在10米移动靶资格赛中打出558.12环,无缘决赛。不过,他还是找回了比赛的感觉。

  杨凌仅参加过一届亚运会。2002年釜山亚运会,他与队友一起获移动靶团体冠军,个人仅拿到铜牌。广州亚运会,38岁的杨凌目标是夺取金牌,然后彻底封枪。

  张山:见证中国两办亚运

  1990年,北京曾成功举办了第11届亚运会。二十年后广州举办第16届亚运会,是中国第二次举办亚运盛会。来自四川的张山既参加了北京亚运会,广州亚运会又入选中国射击阵容,成为同时参加该两届中国承办亚运盛会的唯一一名运动员。

  北京亚运会,张山独得女子双向飞碟团体、个人两枚金牌。两年后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她再次持枪出征。当时奥运会尚没有设立单独的女子飞碟比赛,张山与各国男选手一起参赛,结果独占鳌头,演出了一场巾帼力压须眉的好戏。

  去年,在休战相当一段时间后,张山重新复出、并参加了世锦赛。这次广州亚运会,或许还不是她的收枪之作,因为尽管已经42岁,张山还想参加下届伦敦奥运会。

  谭宗亮:离别之后又重来

  在中国射击队广州亚运会阵容中,又看到了谭宗亮的名字,这是他一度离开国家射击队后再次归队,广州亚运会,39岁的谭宗亮将和队友、北京奥运会冠军庞伟等,一起参加男子10米气手枪团体、以及个人项目争夺。

  来自山东的谭宗亮1993年进入国家队,并很快跻身世界男子手枪高手行列。2002年、2006年两届亚运会,他均获10米气手枪团体和个人两项冠军。不过,从1996年到2008年,谭宗亮四次参加奥运会,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最好成绩仅为北京奥运会手枪慢射一枚银牌。之后,他就离开国家队,回到山东队担任教练,但训练并没有停止。广州亚运会国内选拔赛,谭宗亮竟然战胜多名国家队好手,获气手枪第一,从而得以再披国家队战袍,参加广州亚运会。

  去年世锦赛,中国男子气手枪、手枪慢射均无缘奖牌。国家队还需要谭宗亮这样的老枪,此次亚运会之战,或许是其运动生涯新的开始。

  刘英姿:妈妈选手大器晚成

  广州亚运会中国队的“老枪”,多数有过亚运会的经历。来自湖南的刘英姿已经是一对双胞胎孩子的妈妈,才是第一次获得参加亚运会比赛的机会。

  39岁的她属于大器晚成,2007年飞碟世锦赛第一次获得多向飞碟个人冠军,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11运会上再获该项金牌。

  去年7月在慕尼黑举行的射击世锦赛上,刘英姿资格赛以72中位居第一,决赛却被北京奥运会亚军、斯洛伐克选手斯特费切科娃超出,最终落后对手两环、以89中屈居次席。

  亚运会2002年正式设立女子多向飞碟比赛以来,两次冠军都属于中国选手。广州亚运会,刘英姿夺冠的主要对手是两名队友、特别是另一位老将高娥,2002年亚运会曾获该项金牌,届时在广州,两位妈妈选手的争夺将别有一番情趣。

  (厉智)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