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运动员村发言人:20年前结缘亚运 最大挑战是什么

  花城之约  我的亚运

  要在广州找几个和广州亚运关系最密切的人,尹捷或许是不少人的必选。这名土生土长的广州女子,20年缘系亚运,更与广州亚运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担任过广州申亚报告的陈述人,后来成为服务广州亚运的志愿者,还是远赴多哈亲历广州夺得亚运会主办权的现场报道者……今天,她是广州亚运运动员村的新闻发言人。此外,尹捷还是广州市城市形象大使选拔赛冠军。   

  一个人和亚运,一个人和一座城市,如此水乳交融。

  11月14日,在运动员村繁忙的访客中心,尹捷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羊城晚报记者 张演钦

  20年间,

  从北京到广州

  从一个大学生

  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大使

  两届由中国人操办的亚运会

  都有她的身影———

  北京亚运的“实习生”

  广州女性的“国际化”

  1990年,我在北京读书,接到了学校的任务,参与北京亚运服务,当时还没有流行“志愿者”的概念,同学们听到的说法是去亚运“实习”、“帮忙”、“服务”。

  羊城晚报:您是如何和亚运结缘的?

  尹捷:“缘分”一词,非常准确,有些事情不是说你主动去争取就会得到的。我和亚运很有缘。

  1990年,我在北京读书,接到了学校的任务,参与北京亚运服务,当时还没有流行“志愿者”的概念,同学们听到的说法是去亚运“实习”、“帮忙”、“服务”。2003年,我最早知道广州亚运的消息,是和我同一小组的广州市人大代表教科文卫委的一名代表提了一份议案,建议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当时我觉得很特别,能够在家门口举办亚运会,一定非同凡响。2004年初,我接到了一个任务,广州市要开展申办活动了,需要组成一个专门的陈述工作团队,向亚奥理事会做出陈述。经过选拔,我成了八名陈述人之一。2004年4月,亚奥理事会官员到广州听取陈述。可以说,陈述是很成功的。这是我和亚运会第一次最亲密的接触。2004年7月1日,亚奥理事会投票决定了2010年亚运会的主办城市———广州。6月底我就去了多哈,一共去了两次,亲历了投票的历史时刻。2006年多哈亚运会举行,之前的多哈亚运圣火传到了广州,我是火炬传递主会场的主持人。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投身于亚运会志愿者工作,一直到今年7月份,我借调到亚组委工作,担任运动员村的新闻发言人。

  羊城晚报:广州亚运运动员村新闻发言人为什么选择了您?

  尹捷:我也问过相关领导,如运动员村村长孔少琼,我琢磨了一下,也许原因是:我在媒体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优势,了解媒体的特点,比如如何发布新闻才会效应最大化,有一定的人脉;第二,可能是和我的公众形象有关,2002年,广州市城市形象大使选拔,我是冠军,后来参与了不少相关工作,在广州有一定的知名度;也参加了不少外事活动,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经验,又在英国留学了一年,对国际惯例算是能够对接得上。还有,我是女性,作为新闻发言人的亲和力或许也是有优势的。

  羊城晚报:对您来说,新闻发言人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尹捷:最大的挑战是———我虽然很热爱和熟悉体育,但没有从事过专业的体育报道,对运动员的需求、生活,我以前的经验里是完全没有的。接到任务后,我做了大量功课。这段时间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老呆在运动员村。其实我是在不断熟悉情况,了解运动员能不能得到满足,早上7点开始上班,到晚上11点才下班。

  广州女性的“国际化”

  广州女性的特性,如实在、真实,我都有。我一般是不化妆的,不说大话、套话,打扮也不是非名牌不可,但对内在品质非常注重,应该说,很接“地气”……

  羊城晚报:您觉得亚运和广州城市形象有何关系?

  尹捷:广州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比较生活化、平民化的地方,很亲切。岭南文化很有特点,我在这里土生土长,对她很有感情。了解广州的人,也会喜欢这里。在伊朗代表团的欢迎仪式后,我在申亚陈述时认识的朋友、伊朗代表团秘书长说,广州很好,更加印证了当时投票给广州是明智的、正确的。

  亚运给了广州一个很好的审视自己的机会。筹备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和市民的互动等等,都折射出广州的特性。我们发现,政府和民众之间有着很好的互动和沟通,“口罩男”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亚运会这么复杂,好在政府和民众形成了有效沟通,这是公民社会的雏形。同时,也能看出不足,比如我们说打造国际大都市,但我们的语言沟通能力如何?与国际接轨程度如何?亚运会可以提供一个检验的机会。

  亚运会也给城市加快发展带来了机会,特别是交通。大家发现此次亚运会的场馆很分散,这虽然给我们的组织工作增加了难度,但分散却是有规划的,特别向原来体育设施不太完善的地区倾斜,这就是亚运遗产。环境也变好了,1994年我妈妈搬到东濠涌附近住,那时候是一片黑臭,但现在整治得非常好。这是向内看,还有一个向外看的问题———亚运会有助于更好地推广广州,让外界更加了解广州。亚运会期间,很多外国朋友在这里感受广州,其他人也通过媒体了解广州。我发现,亚运会之前,很多外国朋友对广州的印象,甚至还停留在19世纪。

  羊城晚报:你推荐什么给外国友人?

  尹捷:不少人都问这个问题,一句话很难说清。有几个层面,第一,我会介绍广州很有特色的东西,如广州美食,最容易推荐,也很有名,外国人都知道。另外,广州的历史文化遗迹,也是很值得推荐的,南越王博物馆、陈家祠、孙中山大元帅府,都是我要推荐的。第三,我想让外国朋友多和广州人交朋友,人与人的交往,会决定一个人对一座城市的印象。他对你有好印象了,对广州就有好印象了。其实我觉得不只是我是广州城市形象大使,每一个人都是广州的形象大使。广州人是很精彩的一群人。这次“亚运家庭”就很好。假如我不忙,我也想承接一个的。

  羊城晚报:作为广州形象大使,你希望呈现一个什么样的广州人形象?

  尹捷:希望是传统与现代兼容。我骨子里是很传统的,我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就觉得广州人比较传统,包括对传统习俗的重视等。我非常重视大家庭的关系,我一家和父母、姐姐一家、弟弟一家,是四个小家庭,但我们这个大家庭每周都要聚一下,早茶、午饭“直落”。这种感觉很舒服、很放松。我很重亲情。广州女性的特性,如实在、真实,我都有,我一般是不化妆的,能不化就不化,不说大话、套话,打扮也不是非名牌不可,但对内在品质非常注重,应该说,很接“地气”,不喜欢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空中楼阁的东西。

  现代的一面,就是我工作、做事的思路,国际视野还是有的,国际化的一面相对突出一些。我一个人在美国度假一个月,和人沟通完全没有问题。我两次到多哈,虽然不是英语世界,但沟通也没问题,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总工程师也成了好朋友,他甚至带着我去当地很有特色的市场转悠,他是很少这样对外人的。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亚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