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金牌缺失看中国射击 何时能不被再当金牌机器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20日16:04  华奥星空

  华奥星空广州11月20日电(新浪广州亚运联合报道组记者 刘襄琳)今天是第16届亚运会射击比赛休战日,中国射击队目前共获得16枚金牌,在余下的比赛中,就算他们能包揽所有的8金,也无法达到上届的27金。一直被当做金牌制造机器的中国射击队,这次交上的成绩单似乎很不能令国人满意。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中国射击队作为“王牌之师”,在平日里却鲜有人关注,只有逢综合性大赛,射击场才突然变得“热闹”起来。看惯了他们胜利的人们,期待着一枚枚金牌入账,似乎不太习惯他们的失败和丢金。而失去了平常心的队员们,又如何去创造一个完美的结局?

  在过去的比赛中,中国队至少失去了6枚金牌,在女子气手枪和25米手枪、男子25米标准手枪、10米混合移动靶等项目中,中国都有夺金实力,但却最终将金牌拱手相让。虽然中国射击队处于新老交替,但无论是老将还是新人,都是经历了三场残酷的选拔赛才能入选亚运阵容,他们的实力是无需置疑的,最终没能发挥,是因为失去了平常心。

  射击比赛中的平常心究竟有多重要?本届亚运会,因为从原本不受关注的小队员变成了人们追逐的领军人物,郭文珺表现失常;因为第一次参加国际性大赛,中国年轻实力小将们纷纷折翼。总教练王义夫也表示,平时训练都挺好,我们也没想到比赛打得这么不好。而这一切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在昨天飞碟比赛中,中华台北两位年轻的参赛选手在比赛中连续脱靶,几乎放跑了一半的碟靶,就像一个刚摸枪的初学者。中华台北队教练郭茂钟说,她们平时的成绩不是这么差的,因为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比赛,“被吓到了。”

  对于中国射击队队员来讲,平日里都处于一个封闭的训练环境,无人问津,虽然每年也定期参加世界杯和世锦赛,见识过大场面,但对于那些比赛的成绩国人并不关心,打起来也没那么大压力。而在亚运会中,那么多同胞的眼睛在看,突然被关注被寄予厚望,有些“受宠若惊”的他们,是很难让心平静下来的吧。“越想打好越打不好。”这是各国射击教练公认的比赛真理。

  问亚运会手枪慢射新科冠军蒲琪峰,“你从小到大参加过那么多比赛,为什么这次还会在比赛的时候紧张的扣不动扳机?”蒲琪峰回答:“不管参加多少次还是紧张,我都不敢回头看,想到台上黑压压的观众就很紧张。”

  而提前拿到伦敦奥运席位,成绩刚刚有所起色的中国飞碟多向,在昨天的比赛中没能延续希望,三名选手均没能晋级决赛。赛后年轻的教练张冰说:“我发现一般的世界比赛和亚运会对队员来讲还是不同的,他们今天没能表现出最好水平。”

  一位门户网站的编辑曾统计过,一般射击世界杯比赛的稿子浏览量少的可怜,甚至对于射击人来讲最重要的世锦赛也没什么人关注。然而一到了奥运会和亚运会,这个被人们遗忘的项目又被人们想起,不过大家关心的只是金牌的得失,并不是项目本身。和羽毛球、乒乓球相比,射击项目群众参与性差,没有亲身体验的观众难以从心底去热爱这个项目。由于中国射击队成绩很好,所以只有在综合性运动会中被当做制造金牌的机器时,才会突然“火”起来。

  而对于射击运动员来讲,从此前人们的漠不关心,突然就到了备受关注,是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的。这相当于一个正在跑步的运动员,突然被加上了一个100斤的背包,还能跑的像原来那么快吗?而如果让一个运动员一直背着背包跑步,他也就习惯了。

  总教练王义夫和领队肖昊鹏在赛后曾不约而同表示,回去要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而具体使用什么方法目前还没有定论。

  也许,加大普及推广射击这项运动,开放射击场馆,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射击,理解射击,让人们从心底去热爱这个项目,而不仅仅是把射击队当做制造金牌的机器,不仅仅只有在奥运会、亚运会到来时才涌现出短暂热情,对于提高射击运动员心理素质是个好办法。(完)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