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社:“千金”难掩“非奥”之忧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14日03:16  新华网

  13日,对于中国非奥项目绝对是个大喜的日子。武术选手袁晓超获得广州亚运会首金,中国体育舞蹈组合梁瑜洁/沈宏则为中国军团夺取第1000枚亚运金牌,真是为中国体育撑足了“脸面”。但大放异彩的背后,却难以掩盖非奥项目黯淡而尴尬的生存状况。 其实,在中国体育的版图里,这两个项目都是十足的“冷门”。拿武术套路来说,虽然进入亚运会已经20年,多年来也致力于国际化乃至谋求进入奥运会,但由于其表演性强于竞技性,竞赛规则也不够简单规范,外国人接受起来难免摸不着头脑。广州亚运会武术有幸成为产生首金的项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选手拿下这枚金牌的“保险系数”相当高。

  作为亚运会的新军,中国体育舞蹈项目的状况更是令人欷歔。据介绍,这些舞蹈选手的成长之路十分艰难,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招生时学生连个训练的场地都没有,食堂空地经常就是训练场地。而今,当初曾在食堂训练的孩子成了亚运会冠军,其中甘苦令人感慨。

  实际上,这也正是许多非奥项目的真实写照:政府投入少、后备人才少、训练条件差,可以说是自找饭吃,自生自灭。出现这种局面,无疑与我国多年来以奥运项目为核心的体育战略有关,当有限的资金、政策都投向了奥运项目,这些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非奥项目难免就成了“后娘养的孩子”。

  而一些非奥项目的发展思路时也往往走入误区。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努力向奥运项目靠拢,以争金夺银作为第一要务,为了迎合奥运标准往往不惜三天两头改规则,热衷于“削足适履”,结果是既没能实现国际化,反而丢掉了传统优势,脱离了群众基础,项目发展丧失了活力。这种非奥项目盲目“奥运化”的倾向应该遏止。

  新华社记者 赵仁伟 陈先锋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亚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