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年前的北京亚运会展示了一个国家的骨骼,两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一个国家的肌肉,那么,今天的广州亚运会,展示的则是一个城市的品味。
说品味,也许会太抽象,但如果我们把它直接指向于这个城市的“味蕾”,不用一秒钟,你就能感觉到这被打上“食在广州”烙印的亚运会。
最“肥”的一届亚运会
当这届亚运会把自己的规模一亮,就引来一顿惊呼。42个大项、476个小项,被称之为亚运史上最“肥”的一届,广州亚运会“当之无愧”。
也难怪有人说,在广州办亚运会,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规模,跟广州人爱吃的本性是分不开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在广州,都可以成为端上桌来的一道美味,也足以保证粤菜在原材料上有了足够的保证。不过,这也使得每一个闻名而来的外地人,面对如此多的菜式,真不知道如何下手。
如今,同样是在广州,面对亚运会,很多人也不知道如何下手,如此密集的赛事,短短的两个星期内,观众要想尽可能多地欣赏到自己喜爱的项目,着实是件难事。
亚运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比赛项目和参赛人数本来就超越了同级别的非洲运动会和泛美运动会,这次的广州亚运会更是发挥到“极致”。与多哈亚运会相比,广州亚运会取消了健美和马术耐力赛,增加了龙舟、围棋、象棋、体育舞蹈、轮滑和板球等6个项目。尽管增加这些项目,属于亚奥理事会“便宜行事”的职权,既照顾了东道主,也考虑到了这些项目在亚洲范围内的开展与推广。然而,就是因为这种“什么都敢吃”的做法,使得“亚运菜单”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无从下手的尴尬。
在新增加的项目中,只有11个代表团报名参加板球比赛;围棋只有9个国家和地区参赛,主角当然是中、日、韩,其他参赛队都只抱着参与的心态;轮滑更是仅有7个国家和地区参赛。
即使是上届亚运会保留下来的个别项目,也因普及程度差而受到冷遇。作为中国代表团唯一没有参加的项目,卡巴迪显然是一个生动的例子。男子比赛仅有孟加拉国、印度、伊朗、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等7支队伍参赛,而初次进入亚运会的女子卡巴迪也仅有8支参赛队。而小轮车,只有7个国家和地区的19名运动员参赛。现代五项则是本届亚运会参赛队最少的项目,只有6个代表团参与。
正因为如此,亚奥理事会对于下一届亚运会——仁川亚运会的规模,有了“28个奥运项目+X”的模式、最多不超过35项的设想。所以,今天看到的很多项目,也许会成为“亚运绝唱”,至于谁将保留下来都还是未知数。不过,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其实也犯不着去伤这个脑筋,菜已经摆在了桌子上,动了筷子,尝了味道才是硬道理。
我选择,我喜欢
跟北京亚运会一样,这是盛会;跟北京奥运会一样,这也是盛典,但身处其中的人,更愿意将广州亚运会当成是一个大Party。在这个大Party中,不仅是观众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味道,运动员们也同样在自由选择着,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自由”,我们的运动员也有了更多的个性释放,不管是“给力”的,还是“雷人”的。
刘翔的三连冠,在那个晚上,他用同样的动作跳上了领奖台,尽管这让所有人为刘翔重新起飞而兴奋,但更让人记住的是刘翔在夺冠之后的“搞怪”,这回他居然把金牌“扔”上了看台——当然,这是他在“逗你玩”,可被他戏弄的人们却最多只是笑骂一句了事,更多的人反而更享受这种有如在某个演唱会上与明星的互动。面对康复程度的提问,刘翔的回答是“把罗伯斯的纪录抢回来就算康复好了”。——典型的“江湖语录”,一个点名道姓的“抢”字,道出的是刘翔的信心和一种快意恩仇的感觉。
斯诺克比赛,赢了梁文博的丁俊晖笑着“责备”对手,“(出现)那么多失误,你是不是在玩我啊?”而赢了丁俊晖的傅家俊则“强迫”小丁,“你说赢了你,你就跟我一起吃素的,是吧!”——正因为这是一场轻松的球会,激烈的比赛才没有淹没他们“爱打闹”的天性。
为中国军团摘得亚运首金的袁晓超曾在微博(http://t.sina.com.cn)上说,“什么也阻挡不了‘老子’成功的脚步。”摘下男子85公斤级举重金牌的陆永对着镜头说,“我就是想展现一个自信、霸气的男孩。”如今,我们的运动员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千人一面”,他们愿意张扬自我,喜欢潮,喜欢范儿。即使在夺冠之后,也不会再背诵千篇一律的得奖感言,甚至会在拿到金牌之后淡淡地说“送给自己当生日礼物”。
“作为运动员也不能太严肃了是吧,就是个性吧……想好了就去做。”“吊环王”陈一冰的这句话显然是对这些敢于展示个性的运动员最好的概括,而说这话的陈一冰正把女友何雯娜的名字绘在指甲上,并向媒体大秀“美甲”,大方地秀出他对何雯娜的爱意。
就如同在广州吃到了一份辣椒炒肉,只是辣没有原来那么辣,咸没有原来那么咸,没事去问厨师,厨师说,好吃吗?好吃就行!或者是点了份韩式的牛肉汤,却发现多了很多不一样的口味,追问厨师是不是“粤”式做法,他会腼腆地说,我也不知道,就是我自己研究出来的,口味还行吧?
这也难怪资深美食家说知味,寻味,食过返寻味乃是“食在广州”的精髓,说得更直白点,那就是吃自己最喜欢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