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绿色一分钟到绿色每分钟 绿色亚运令广州天更蓝

  羊城晚报记者 蒋 铮  在11月12日晚上的广州亚运开幕式上,一个温馨的行为艺术,让所有不在开幕式现场的广州市民成为“主角”,这就是“绿色一分钟”。10325412人的共同参与,让广州在这一刻,成为绿色的海洋。这一由广州市民集体创造的世界最大的城市行为艺术,也是亚运会举办史上的一个奇迹。

  住在荔湾区泮塘路的刘万珍阿姨,坐在电视机前看开幕式,听到主持人的号召,和老公相视一笑:“还用得着搬?我家阳台上花草已经多得插不下脚!”羊城素有“花城”美誉,家家户户养花种草,已经是千年传统。别说家里,办公桌前、服务台上,摆一盆植物也是“必修课”,对于老百姓来说,“绿色一分钟”不准确,应该是“绿色每分钟”。

  绿色,对广州来说,何止是一盆花草!生活要绿色,消费要绿色,产业发展要绿色,GDP更要绿色。绿色,已经渗入广州的血液,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

  2008年底,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将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时任广州市长、现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表态,实施《规划纲要》,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广州人口众多,资源紧缺,必须走环保节能的绿色GDP路线,经济要向上走,能耗污染要下行,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收绿色大礼

  天蓝水清广州喜变“绿色”

  “举办亚运会是广州重大的历史机遇,将造就一个新广州。”广州市长万庆良认为,亚运会在广州的建设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借助亚运契机,千万市民同获一份“绿色”大礼: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

  数据会说话:

  ———2010年前9个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进一步提高至97.07%,比去年同期上升0.73个个百分点,优于亚运空气质量保障设定96%的目标。白天可以晒太阳,晚上可以数星星。

  ———2006年开始恢复横渡珠江活动,今年更实现了不用截污直接游泳。全市上下打了一场治水的“人民战争”,121条河涌,一条条落实责任、一个个细化方案、一个个督办落实,最终取得治水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昔日黑臭的东濠涌今日可以媲美韩国清溪川,“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旧时美景正在逐步重现。

  ———亚运会开幕前,广州地铁开通8条线,通车里程达到222公里,直逼发达国家水平,并开通了快速公交系统(BRT),公交出行更加迅捷舒适。

  ———3万多幢建筑物、3440.84万平方米的立面整饰和1512个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综合整治919项全部完成。美观的坡屋顶兼顾遮阳隔热,社区街道路灯换上了比传统白炽灯节能7倍的LED灯具。

  ———绿道像大网一张,网住广州市区郊县。截至9月30日,全市建成绿道网1060公里,是目前全省线路最长、覆盖面最广、服务人口最多、配套设施最齐、连接景点最多、在中心城区分布最广的绿道。实施45条“四位一体”道路绿化工程和32个出入口景观改造工程,开辟森林 “围城、上路、入村、拓海”的新格局。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11月9日在广州担任火炬手,他告诉记者:“广州变化太大了,变得更美了。”

  享绿色生活

  身体力行市民推崇低碳

  刘万珍阿姨两年前退休了,虽然老公创办了一家民营企业,年利润超过千万元,但她的生活习惯一样很“绿”:买菜骑自行车,装菜用环保袋,喝水带杯子,甚至浴室里还放着一个水桶,洗澡的水先洗拖把、再冲厕所。“我最大的奢侈爱好,就是养兰花,不过好像也是环保爱好,哈哈!我女儿总说我好‘潮’。”

  绿色的生活态度,在广州蔚然成风,无论是耄耋老者还是“90后潮人”,珍爱环境就是珍爱自己,已经成为市民公理。

  今年1月,时任广州市市长张广宁会见了“拜客·广州”小组成员代表一行。“拜客”一词源于“自行车”的英文单词“bike”,是一群分别来自广州公益机构和高校公益社团的自行车出行爱好者组成的,旨在呼吁社会为广州市民自行车出行创造更好条件的志愿者组织。

  会上,张广宁感谢“拜客”们的“绿色”心意。他说,城市交通是市民和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拜客”提出的促进市民自行车出行、改善自行车出行环境等的设想,对广州方便市民出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机动车辆对环境污染等具有积极意义。广州高度重视对人行道、自行车道的维护和建设,对于有条件的街道都要保留自行车道,并计划将自行车道连成网络,进一步便利市民出行。会后,“拜客”代表们还邀请张广宁在合适的情况下参与“拜客”活动,与市民一同骑自行车游玩,张广宁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迄今为止,全广州绿道总长度已经超过1000公里,每条绿道都配有自行车道,绝大多数升级改造的市政道路,都划出了专门的自行车道。市民不仅骑行自行车畅通无阻,还可以沿途欣赏绿道风光。

  倡绿色理念

  低碳经济引领产业转型

  五年前,广州刚刚申办亚运成功,张广宁说,广州是资源紧缺的城市,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状况越来越突出。同时,环境容量也逐步缩小,“十一五”期末,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要降低两成,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要分别减少到8.5万吨和11万吨,节能减排任务相当艰巨。所以,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是广州破解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州建设“首善之区”的重要任务。

  五年来,广州破题有功。今年,广州将进入GDP“万元俱乐部”,相当于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全国GDP总量的一半以上,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 “双轮驱动”,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0.1%,环保节能的“绿色”产业结构,使得广州在GDP增长的同时,兼顾城市环境改善、资源压力减轻。

  提高环境水平,力促“不冒烟”的第三产业。11月2日,“1―3季度广州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广州市统计局局长王旭东介介绍,1―3季度,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31.43亿元、 2922.27亿元和4600.58亿元,三者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1.72:38.18:60.10。按国际上公认标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0%,就进入了“服务经济”发展阶段。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尹涛认为,“十一五”规划中后期,广州整体升级,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对“冒烟”的第二产业,环保节能要求越来越高。广州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脱硫能力从2004年的3.1万吨/年提高到2009年的12.3万吨/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从2004年的18.5万吨下降到2009年的9.05万吨,降幅51.08%;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43%的目标,减排幅度分别相当于国家、省平均减幅目标的4.3倍和2.9倍。

  位于广州市区内的员村热电厂有着12年的运营历史,这座耗资10亿元建成投产的热电厂,其二氧化硫排放量一度占所在天河区排放总量的45%。“绿色亚运的目标,广大市民的强烈期待,让我们最终决定关闭这家电厂,并推动这块土地‘转行’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广州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据悉,广州市从2004年以来陆续拆除641条烟囱,关、停、搬大型工业企业。强化产业“退二进三”和加快能源设施改造步伐,是广州落实亚运环保目标的核心举措之一。

  据悉,目前,广州市第一批116家“退二”企业中,115家已完成停业、关闭或搬迁工作,完成率99%,最后一家企业———澳联玻璃有限公司已于9月30日开始停产。第二批企业“退二进三”工作全面启动,48户市属国有企业中,7户已停产或已完成搬迁。另外,91家1425万吨落后水泥产能完成淘汰工作。23个小火电项目共209.8万千瓦机组实现关停,削减二氧化硫6291吨。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亚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