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亚运会乒乓女团半决赛上,作为女乒先锋,刘诗雯2比3不敌韩国小将石贺静,再度在高压下失控。那些为刘诗雯落选女单抱屈的球迷,不得不接受主帅施之皓给出的落选理由——刘诗雯至今仍未走出莫斯科世乒赛的心理阴霾。
盘中,刘诗雯曾两度领先,又两度被“海外兵团”的石贺静逆转,导致中国队陷入0比1落后的不利局面,最终是靠郭跃和李晓霞顶住压力,上届冠军才有惊无险地挺进决赛。赛后,主教练施之皓坦言,不仅是心理,刘诗雯的一些技术环节、尤其是正手也有问题,才导致她心理出现动摇。
过往,刘诗雯的实力有目共睹。19岁的她是“无核”女乒五名主力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今年年初一度荣登国际乒联女单世界排名第一。即便是兵败莫斯科之后,她也重整旗鼓,在今年的乒超联赛中蝉联女单胜率第一,抢先获得亚运会门票。这样“内战内行”的高手,竟两度在关键战役中被二流选手击垮,上演“阴沟翻船”,刘诗雯陷入的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心理作祟。
从捧杀到打压,是谁让一颗希望之星走到这一步?
在她上升势头极佳的时候,国乒将其视作2012年伦敦奥运会重点扶植的新生势力,将这个没有任何世界大赛团体赛决赛经验的新人,一举推上世乒赛团体赛决赛头号单打的重要角色。国乒为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付出惨痛代价,丢掉了保持17年的考比伦杯。
更大的受害者,是刘诗雯本人,成了“丢冠主力”。从浪峰到波谷,国乒以“保护”的名义,将其雪藏。在今年10月的世界杯团体赛上,中国队在决赛中战胜新加坡女乒,一雪前耻。而刘诗雯仅仅是象征性地跟队完成了一次“迪拜游”,比赛一场未上。如今看来,这种回避的“疗伤”方式,疗效不佳。
当机遇垂青一张白纸的新人,发生在刘诗雯身上的案例,是“国乒版”拔苗助长的真实寓言。
特派记者 俞剑 (本报广州今日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