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他乡的武术呼唤迟来的爱 除影视外靠什么发展武术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15日08:50  南方都市报

  南都记者 黄嘉鑫 林劲松 “很不习惯!”说起在他乡的生活,穆宁与邵学奇这对师徒都这么感叹,他们都是武术教练,一个在伊朗,一个在韩国。异乡的生活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中那么美好,伊朗不全是绮丽的波斯风情,韩国也没演着韩剧般的男女凄情。    

  “伊朗只有一家电影院,基本没有其他的娱乐场所,也不能抽烟喝酒……(亚运会结束之后)我还是决定回国执教,本身就是广东开平青少年业余体校的教练。告别伊朗会觉得遗憾,但毕竟家在中国。”

  “我的肚子原来挺大,到韩国吃没了,韩国菜油水太少。非常想回祖国,朋友都在国内,训练完了可以一起交流,这也是精神上的调节。去过国外的教练很少想再出去,精神上的疲惫感太强了。在国内总想象国外很美好,像韩剧里的,多美好,现实完全不同。”

  总有原因让他们漂泊在外,职业需要,对武术的热爱,以及希望将武术发扬光大的追求。在他乡,见识了外国人对武术的推崇或误解,也在默默反省自身:国人为何不爱中国武术?如果袁晓超所得的金牌不是广州亚运会首金,还会有这么高的关注度吗?武术还能有多少这样的机会?

  在他乡·穆宁(伊朗武术队  教练)

  两万人的 娱乐,两三人的冲刺

  穆宁生在山东,长在青海,习武在中原油田,2001年开始接受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武术协会的外派任务,足迹遍布缅甸、泰国、圭亚那和伊朗。2006年10月,穆宁第一次到伊朗。广州亚运首金诞生的当天,聚光灯都打到中国选手袁晓超的身上,但在这位亚运首金得主的旁边,是穆宁和他的伊朗弟子伊赫桑·佩甘巴里,他拿到一枚铜牌——— 伊朗代表团的第一枚奖牌。

  慧眼挑中伊朗首枚奖牌选手

  “伊朗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所以人们都把武术当成一种健身娱乐方式,有时候我们在国内也很难想象和理解,但他们只是为喜欢这项运动而去练习。”

  “在伊朗,大概有两万人接受武术训练。”穆宁说出的这个数字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印象之中,这是一片战火、沙漠孤烟、蒙面纱巾交织的神秘土地,武术在这里生根发芽,是保家卫国的延伸吗?

  “不是的,他们只是纯粹喜欢。”穆宁说,他的三个弟子都是大学生。在伊朗,要进入国家武术队必须经过全国选拔赛,最拔尖的两三个人才也在每次比赛开始前集训大约一个月,然后开赴赛场。

  2007年,伊赫桑在伊朗举行的全国武术选拔赛上中没有进入前两名,本已无缘当时的国家队集训名单。穆宁慧眼识英,认为以伊赫桑的身体条件,加以锤炼必将大有前途,于是就要伊赫桑写下名字和城市,并向其所在的武术协会请求破格提拔伊赫桑并得到允许。

  穆宁认为,伊朗人的身体素质非常适合练武,其中伊赫桑是伊朗少数比较拔尖的选手,但由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有限,这也会制约他们向上发展的空间,因为武术不是机械地把动作做好就可以了。“他们在世锦赛、奥运会都已经取得成绩,再想提高,光去说,由于语言不通也说不明白。要把武术练得更上一层楼,就要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为了帮助队员们更好地感受,他曾带着队员到北京集训40天,如今也是大有收获,“19岁的迈赫迪·戈巴迪-卡卡万迪虽然在长拳比赛中出现了失误,但他两年以后可能成为中国选手的挑战者”。

  金牌刺激,也需有规有范

  “跟乒乓球相比,武术的垄断地位更高。世界上奥运和非奥运项目比赛,只有武术是中国人占据主导地位的协会,规则章程也是以中文为准。中国掌握了武术世界的话语权。”

  与乒乓球动辄针对中国队修改规则不同,武术并不会受到协会规章改变的冲击,这大概由于武术的普及程度不高,竞赛关注度低,也不是奥运会项目。也正因为这些原因,武术想再向上发展,遭遇了致命的瓶颈。

  本届亚运会,中国武术队只参加了全部15个单项的9个小项,实际上也就是“让”出了部分金牌。用“金牌”来刺激其他国家武术爱好者的信心是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穆宁认为中国武术也需要进行自身的改革,“要规范中国武术,不仅要完善‘规’,更要完善‘范’。”在穆宁看来,“规”就是要让中国武术的规则在竞技场上能够让更多的观众看得懂,而“范”则是要让练习者有“范儿”。

  为了帮助世界各国发展武术运动,中国一直致力于对外派遣教练员,通过他们向世界宣传武术、教授武术,但这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帮助世界武术尽快追上中国。在一些国家,中国武术也受到欢迎,并有很多当地的教练,但真正到了大型比赛和运动会,他们还是会聘请中国教练来进行培训。

  “以前,伊朗武术套路成绩比较差,因此在伊朗本国的关注也很少。”那一年,伊朗国家武术队训练时还要租体育场训练。后来,在穆宁的调教下,以伊赫桑为首的青年们逐渐成熟,伊朗运动员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2007年在世锦赛上拿到名次后,通过媒体的宣传,武术套路不断引起伊朗的重视,去年,伊朗国家队有了专门的训练场馆,这是第一次。本届亚运会上,伊朗代表团获得金牌选手将在其所在城市获得一套房子的奖励,拿到奖牌的选手也有奖金等其他形式的奖励。

  在他乡·邵学奇(韩国武术队教练)

  传授武术,也传播中国文化

  邵学奇在中原油田跟着穆宁习武,后来进入了山东省队。十多年来,这个威海汉子在韩国与中国之间来来回回做过许多交流活动,今年4月,为了备战亚运会,韩国武术协会邀请他到韩国执教。14日,韩国选手李钟赞获得了男子刀棍全能的银牌。邵学奇说,这是个正常的成绩。    

  “仁川亚运会将削减7个非亚运会项目,有没有武术是打了问号的。”大型运动会“瘦身”,让一直致力于打开奥运会大门的武术的发展遭遇重重阻力。作为在韩国的少数中国武术教练之一,邵学奇既能感受到武术在这个国家受到的热爱,又觉得自己有义务为武术守在亚运会门内尽一份责任。  

  走影视推广之外的另一条路

  “孩子们看过功夫片,觉得不错,厉害,但都去练跆拳道,为什么?”

  “为什么中国的武术馆都要倒闭啊?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为什么现在中国让跆拳道占领了?很悲哀。”说到中国武术在国内的发展,邵学奇显得有些痛心。开武馆,在中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虽然武术融合了医理、拳理和周易等传统中国文化,但却出现了无人认可的断层。

  邵学奇教练认为,许多孩子自愿或者被父母送去练跆拳道,都是因为跆拳道的宣传力度更大。在中国,武术比赛很难吸引观众;在国外,人们甚至把跆拳道与中国武术混淆。他的武馆也开始尝试分带制度“把武术简单化”,他的师弟学习了这个经验,在美国开了四五家武馆,从者如云“孩子练习分级的,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另外,要规定能练也能打,不能整天踢腿,太枯燥”。

  墙内开花墙外香,连韩国都有两三千人左右的专业武术运动员。说到武术,外国人都会想到“功夫”二字,并联系到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等电影明星。事实上,平常人能接触到的武术,并不是电影里的飞檐走壁,邵学奇在德国见到过在超市举办的武术表演,就为了让普罗大众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武术是个什么模样。

  “感谢李小龙这样的人,让世界直观地感受到功夫的魅力,但武术真正的发展道路还很难。”邵学奇说,都是为了发扬武术,教练和功夫明星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武术要追赶上跆拳道、空手道,最好的概念是“健康”“从宏观上看,中国武术从健身养生上是最好的锻炼,是中医和中国文化的融合。泰拳选手平均寿命只有40岁,K 1比赛经常有反关节这样的动作,对身体伤害太大,我不推崇。”

  靠什么来发展武术?

  “从保护的角度讲也应该发展武术。韩国小孩放学都学跆拳道,学校考试和当兵都要考跆拳道,跆拳道证书还能影响到就业,韩国人能不练跆拳道吗?”

  邵学奇教练认为韩国人最适合习武的两种民族性是“凝聚力”和“教育”,而这也正是中国武术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孔子文化在韩国传承得很好,在中国几乎没有了,这是从小教育的凝聚力。吃饭时,老师、长者不到,孩子都要等着。吃完之后,要等老师先走。还有早上见到父母要问好,这些国学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的实践已经没有了;进武术馆要脱鞋,韩国的孩子会摆得很整齐,中国的孩子……这就是一种教育,这就需要父母的教育。比如武术中强调的自律”。

  韩国的选手也都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邵学奇的7名队员有6个会说中文,“他们都有兴趣在退役后到中国学习太极等传统武术”。这些选手的成绩与奖金直接挂钩,这也保证了他们的生活,中国选手在27岁左右便要退役,韩国选手却有30多岁还带着老婆孩子到赛场的。

  邵学奇教练看到,武术在韩国已经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而是一项传承:“我的朋友,家族两代人做这个东西,自己的武馆传给儿子,就像家族事业。所以,武馆是有前途的,只是我们没有去做,跟着人家做。”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亚运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